大雁塔景区以西有牡丹园,还有牡丹亭,是西安市内难得一见的大片牡丹园。据载1000多年前的唐代慈恩寺就植有牡丹,花开时节,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繁茂一时,远近闻名。今之牡丹园也是意在重现唐时牡丹园胜景,最是春日来赏牡丹的好。慈恩寺牡丹多,且不乏珍奇品种,尤其一些少有的颜色,绿色、紫色、粉红、黄色、白色。其中晚开白牡丹尤为惊艳。是西安市内难得一见的大片牡丹园。其中紫色较珍贵,秦岭太白山有紫斑牡丹。唐代诗人裴士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的诗句就是当时慈恩寺牡丹盛况的写照。“刘禹锡的笔下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把牡丹推崇为艳压群芳之“国色”的至高地位。于是牡丹亦有花中之王、国花的称谓。

牡丹最早是以药用而载的,北宋李昉主编《太平御览》亦将牡丹收入卷《药部》,上世纪70年代初甘肃武威板树乡东汉早期圹墓出土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资料中关于牡丹最早的文字记载。
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有:“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
白居易赞美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以牡丹比西子,西子即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
诗仙李白以牡丹比杨贵妃,写下了《清平乐》三首。其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城两相欢”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中国四大美女以沉鱼落雁、闭花羞月而闻名天下,西施有沉鱼之美,杨贵妃有闭花之美。且闭花之美所闭的花就是牡丹,连牡丹见了杨贵妃都赶紧闭上绽开的花瓣。哎呀!牡丹真是太漂亮啦!一花竟可比四大美女之一半呀!
牡丹“国色天香”之誉也始于唐代,唐敬宗时,李正封咏牡丹诗云:“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衣。”从此,牡丹就身价百倍了。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落尽残红始吐芳,清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绝,独立人间第一香。”
说到被喻之为“天香”的花,慈恩外的大雁塔北广场还生长着的桂花。众多游客被绽放的金色桂花迷醉。在要色彩有色彩、要香味有香味的一株株桂花树下,人们闻着香不由得赞叹“太香了,太美了!”笔者曾撰写过《秦岭南北桂花香》的文章,文中有:早在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诗中就有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故人们亦称桂花为“天香”。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李清照更是高调称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看来,桂花之香,不逊牡丹,而冠绝天下。

金桂
桂花还是一种调味的香料,放在茶中就成了桂花茶,添加在元宵馅中就叫“桂花元宵”,另还有桂花糕,西安饭庄的黄桂稠酒、西安名小吃“蜂蜜凉粽子”也要放黄桂酱。
前些年八月桂花盛开时,笔者就见过不少游客在大雁塔景区攀折桂花,被拍上照片曝光,受到谴责,这些低素质的游客竟不知道要爱护这些珍贵的桂花树。
桂花和牡丹花一样,也被称为富贵之花。桂花之桂与贵谐音。有山歌《桂花开放贵人来》唱道: “桂花开在贵石岩,桂花要等贵人来,桂花要等贵客到,贵客来到花才开。”
桂花也与美女有关,它被称为月桂,月亮中的桂花树,让美丽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嫦娥仙子陪伴着它,成为仙树。而且任捧出桂花酒的吴刚日夜用斧斤砍伐,就是立而不倒,特具象征意义。
一代代的中国文人,更是对桂花喜欢得一塌糊涂。这是因为人们把科举及第,中榜登科,称为“折桂”。以笔者之意,此树更适宜栽植在大雁塔下,因为此处有中榜登科后在“雁塔题名”的传统,还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典。
且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人们以此三桂,对应中榜的三甲。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郎即白(银桂)。另外,对获得大成就者的诗人则被誉为戴上了“桂冠”,尤其是当今诗界还在评选“桂冠诗人”呢?!

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在众多名花中,桂花是一种长寿植物,汉中市南郑县圣水寺,内有一棵传为汉代萧何手植、存世最古老的桂花树,经科学测定,树龄在1840±350年。
桂花树,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又列十大名花之中,花与树集于一身,堪称中国名木佳卉中的翘楚。

银杏树
大雁塔东边的唐慈恩寺遗址公园,曾经的春晓园里有一片银杏树,这里,上百棵银杏树映入眼帘,阳光照耀下更显璀璨,是赏银吉的好去处,每当秋天银杏变黄时,风景超美。这一片银杏树,是1988年移栽的。而大雁塔北广场也有数十株银杏树。
银杏在地球上生存了近3亿年,比恐龙还早,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为中国特有的古老树种。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鸭脚子、鸭掌树,属裸子植物银杏科,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4米。银杏叶形似小扇,又颇像鸭掌。
在陕西秦岭南北有不少古银杏树,如周至楼观台宗圣宫传说为老子手植的有2000年树龄的银杏树;长安祥峪乡观音寺1400年树龄的银杏树;蓝田辋川鹿苑寺传说唐代诗人王维手植的1300年树龄的银杏树;柞水县东甘沟有一对树龄有1700多年,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的古银杏树,一雌一雄,当地人称“夫妻树”。
美国卡尔顿学院收藏的1938年大雁塔和太平堡村城墙照片
我的文友李连源有过一段开出租车的经历。他写道:大约在1988年深秋,开出租车载着客人游览大雁塔,停车场在大雁塔东南的太平堡村口西侧,那时大雁塔周边比较空旷、寥落,除了大雁塔就是它东边春晓园。
李连源还专门介绍了一下太平堡,说这里原是一个堡子,位于大雁塔北面的高地上,大慈恩寺内曾有一块石碑的铭文显示,太平堡村在清朝以前叫做大雁塔堡子,占地四五十亩,在清末民初的战乱中,坚固的堡子城墙曾救过无数逃难到村的平民百姓的性命,护佑了一方太平,因此将大雁塔堡子改为太平堡村。1974年,政府通过置换将太平堡村迁至大雁塔东南。“现在国家兴旅游,把村子由大雁塔前迁到后边,把大雁塔亮出来咧。”
李连源还收藏有美国卡尔顿学院校友德慕克1938年前后拍摄的大雁塔和太平堡村城墙的照片,非常之珍贵,以此照片见证了这段历史。
李连源继续说:他出租车载的客人去拜寺登塔,他在休息时偶然碰上了在春晓园前一片银杏林正在拍电影。并发现了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在导演。李连源看到,拍摄现场一个工作人员不停的从袋子里抓起银杏叶洒在鼓风机前,伴演武士的演员在飞舞的银杏黄叶里刺剑并旋体腾跃向上。场面非常之壮观。直到一年后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公映后,连源才在电影中找到了这个在飞舞的银杏黄叶中刺剑,辗转腾挪的片断,还发现武士的扮演者竟是张艺谋。
大慈恩寺还有佛教两大“圣树”的娑罗树和菩提树。那是2016年5月14日释迦牟尼佛诞辰日,这天上午宜君玉华山玄奘手植娑罗树在西安大慈恩寺,举行了“玄奘手植娑罗树子树赠送暨智慧娑罗文化园征联颁奖仪式”。

据记载,公元629年,玄奘法师一行到宜君玉华宫翻译经书,将从印度带回的两个娑罗果种植于玉华寺外,一年后把其中一株娑罗树移栽到宜君艾蒿洼村,距今已1360余年。现在这棵娑罗树高约20多米,胸围约380厘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树冠大而圆,形如雨伞,花繁叶茂,果实累累。而留在玉华寺门外的那棵树却在1996年枯萎而亡。
玄奘手植娑罗树子树根植西安大慈恩寺,每年吸引众多佛教信徒参拜。此树也像纽带一样加深了宜君玉华寺与西安大慈恩寺的深厚友谊,继续传承和发扬玄奘法师坚韧不拔、矢志向佛、民族脊梁的精神,同时也承载着中印传统友谊的期盼和丝绸之路文化传承的夙愿。
玄奘植娑罗,心生善果;菩提开智慧,世纳福音。同样在释迦牟尼佛诞辰日,2016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向大慈恩寺赠送菩提树,希冀两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大雁塔的大慈恩寺同时拥有佛教两大“圣树”,那可能在中国都是特别珍罕的一件大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