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五天五晚,一边感受北魏古都、辽金陪都带给我的历史厚重,一边感受城市生活的舒适松弛,就像在云冈石窟盯着一尊佛像看了半晌,转身又在巷口喝了碗热乎羊汤,回头数日子时,才惊觉好多角落还没踏足。
记得那天到大同时,已经是晚上7点,踏上大同的这片土地,最先吸引我的是蔚蓝的天空,它如蓝宝石般澄澈而明净,印象中的“煤都”,如今“大同蓝”却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平城为其统治中心的。这个平城就是今天的大同。北魏和平初年(460年),我国新疆以东最早的一个大型石窟群——云冈石窟,在冷峻、古寂的武州山横空出世。
云冈石窟作为大同的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第一次去大同的人,一定会去这里。故地重游的人,估计舍不得错过它。
有幸得见今年新开放的第六窟,其恢弘的空间震撼、厚重的帝王气象与神秘氛围,令人恍若置身永恒之境,宏大的场面,把北魏皇家的气派展现得一览无余!
大同古城里也藏着不少辽金时代的“硬货”。
华严寺,我国现存最大辽金佛殿。大雄宝殿近4米高的琉璃鸱吻非常显眼。
当然最打动我的是五方佛那份超越时空的神圣气场,足以让你瞬间被震撼,心生敬畏与安宁。
而梁思成先生提及的薄伽教藏殿,辽重熙七年(1038年) 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身东向,单檐歇山顶,檐柱升起显蓍,出檐深远,是我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
当然了,最值得一看的还是那尊合掌露齿菩萨,有“东方维纳斯”的称谓,在梁思成眼里,它是国宝,是“海内孤品”。
善化寺,也是辽金时期建筑的重要代表。
尽管华严寺让我收获颇多,但善化寺的禅境氛围实在让我舍不得早早离开,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内的彩塑与壁画,让人有一种畅游在历史长河里的喜悦。
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被徐霞客赞其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浑源,离市区有点远,我们是单独包车一日游,包括悬空寺和应县木塔。一路上一直为没有预约到登临票有点惋惜,但是时间也不能等,只能远观了。

只见恒山翠屏峰峭壁间,它上载危岩、下临深谷,以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楼阁悬空,这种建筑设计真是巧妙绝伦,充分展现了古人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那些看似纤细的立柱,实则是装饰与辅助支撑的巧妙结合,让人疑惑它如何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洗礼,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木塔并不在大同,而是位于与大同紧邻的山西朔州应县佛宫寺院内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7.31米,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共九层 。
全塔无钉无铆,靠榫卯咬合,有59种斗拱,被誉为“斗拱博物馆” 。塔内供奉佛牙舍利,珍藏辽代经卷等文物。
进入寺院最大的感受就是满眼麻燕飞舞,它们也是守卫这座木塔千年不倒的功臣之一。目前木塔只开放了一层,可细品的范围有限,但我还是愿意与其他游客一样,站在这座千年不塌的纯木楼阁旁发愣,感受亲手摸到、抬头望见的真实。

大同古城的瓮城,古人的智慧迷宫。
我是最后一晚才登上古城墙,从永泰门进入,迎面便是瓮城。大同的瓮城并非简单的一道城门,而是层层嵌套的防御体系。外瓮城、内瓮城、月城,一道道高墙形成连环套般的布局。外城低而阔,内城高而险,箭楼与敌台错落分布,宛如一座立体的战争机器。古人设计之精妙,令人叹服。

大同古城还有很多值得逛的景点如九龙碧和五龙碧。
纯阳宫,感受道法自然的意境。
最喜欢在大同古城休闲漫步,没有满街的吆喝声和叫卖声,这里也是感受古建筑的韵味,体会北方人们纯朴民风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逛西大街,天气有点热,看到一家冰淇淋店铺人不少,就买了二份,一共花了26元,在旅游区真的是良心价格。

天热得晃眼,手里捏着支冰淇淋,就拐进了对面一家酒坊。老板见人进来,立刻笑着起身,问要不要尝尝他们家酿的果酒。眼尖瞥见我们手里的冰淇淋,又连忙补了句:“不尝也没事,随便坐会儿凉快凉快。”
那一刻心里忽然软了——没有半点强迫消费的局促,倒像在老家街坊的店里歇脚,自在得很。这种松弛劲儿,比手里的冰淇淋还让人舒心。

在大同,我入住的是一家本土企业开办的酒店,看见床头放着书籍,第二天就送来了漂亮小书签。
大同美食可谓卧虎藏龙,花样繁多却价格亲民。
过油肉、糖醋丸子、雪花烧麦、黄米凉糕、刀削面等让人印象深刻,弘雅、紫泥、风临阁、龙聚祥等老字号,货真价实,两人一顿饭撑到扶墙走,也花费不到百元。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些老字号的装修,真的把“氛围感”拉满了。就说凤临阁,光是那些木雕、彩绘,随便一个角落都像老物件展览,吃个烧麦都觉得是在品历史。
紫泥也是,粗陶碗配着青砖灰墙,明明是吃粗粮,却有种踏实又雅致的感觉,比有些大酒店的千篇一律有意思多了。

华灯初上,大同古城便活了。古建筑亮起暖黄光灯,鼓楼飞檐挑起月色,城墙轮廓在夜色里若隐若现。

古城墙上悬挂的红黄灯笼,“大不同”特别显眼,这可能就是大同最贴切的注脚吧。以历史的厚重为骨,以生活的舒适松弛作魂,以独特的“大不同”步伐,守着根脉稳步走,让过去、当下与远方,在此温柔相拥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