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这是我今年截至目前去过的最喜欢一个景点了!
它奇险绝伦,却又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它诸神荟萃,仿佛凡尘通往仙界的入口;它恢弘大气,像一把刀背直挺挺地“插”在陕北广袤的天地间,令人见之忘俗。
它就是——神木二郎山。
二郎山是神木的标志性景观,我老早就听过它的大名。
我们这趟榆林沿黄公路自驾之旅,目的地主要是“吴堡—佳县—府谷”,逛完府谷准备返程回西安时,便想着顺便到隔壁的神木逛逛吧!
神木这位“陕西一哥”,鼎鼎有名。其实除了有钱,它的景点可真不少。但时间有限,我们便选择了紧挨着神木老城的——二郎山。
二郎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 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巡行驻跸,观其形似笔架,赐名“笔架山”。
至于为啥后来又叫了二郎山,这个稍后给大家细讲。
第一眼见到二郎山,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整座山体呈南北走向,站在山下抬头仰望,只觉二郎山的山势蜿蜒跌宕,宛如一条长长的卧龙匍匐向前。等到上了山,拉高无人机,我们又再次被这座“陕北小华山”的巍峨险峻给震撼到了!
——只见绵延1公里的山脊薄如刀背,直挺挺的“插”在陕北广袤的天地间,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静静流淌着的窟野河。而就在“刀背”之上,错落有致着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形成两面悬空的罕见带型庙群。
此情此景,是不是真有几分“云顶天宫”的感觉?
想要登上这“云顶天宫”,需要先经历考验——看这个!
从景区入口开始,迎接我们的便是这让人望而生畏的陡峭台阶,好在只要咬咬牙登上去了,便是沿着山脊线游览,不再费力了。
二郎山真正的魅力,恰在于它把“险”与“韵”刻进了同一条山脊。
斧劈刀削的崖壁只是造化随手勾勒的轮廓,而散落其间的百座古建,才让这幅山河画卷有了更耐人寻味的美。
沿着陡峭石阶拾级而上,我们见到了一座接一座庙宇。
根据《神木县志》记载,二郎山上的庙宇最早始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后来历朝陆续有增建,于是在600年的岁月中,最终形成了如此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的二郎庙,是二郎山的核心主庙,也是这座山名字的由来。
传说当年窟野河洪水成灾,四处泛滥,当地百姓深受其害,玉帝就派二郎神肩挑两座山来镇压窟野河,从此水势受到控制,再也没有发生水灾。百姓们为了纪念二郎神,便在这座山上修建了二郎庙。
实际上,二郎庙内供奉的确实是主祀治水之神的赵昱(又称赵二郎),这位赵昱原是隋朝嘉州太守,传说曾斩杀为害的蛟龙,被尊为“镇水之神”。
除了二郎庙,二郎山上还有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各门各派的神仙。
神仙没有固定的流派,既有道教的神仙、也有佛教的神仙,还有很多民间信仰里的神仙,堪称神仙大聚会。
于是神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神木的人多,二郎山的神多”。
现在二郎山每年三次庙会(农历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规模依然十分庞大,周边很多游人香客会来祈福烧香。
想一想也是,毕竟这里可是满山神佛,什么心愿都能满足啊。
站在二郎山上,可以俯瞰整座神木老城。
这一古一今,就这样遥遥相望数百年。也难怪二郎山被很多神木人视为精神图腾。
我们还在山上看了场绝美日落——夕阳像一炉融金,从窟野河尽头缓缓倾泻,为山脊镀了层流动的铜,再一寸寸把百座庙宇的飞檐点亮。
那一刻,也定格在了我们心中。
如果你有机会来神木,记得来二郎山逛逛吧!
一定不虚此行。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陕西榆林神木二郎山
门票:外地游客20元,本地人免费
其他:二郎山庙群沿山脊线分布,游览为环线。从南门(二郎庙)向北(山神庙)徒步游览,然后从山间栈道从北门下山,全程约2-3小时。二郎山下有神木老城,时间充裕也可以去逛逛。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