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被我曾经忽略的地方——其实也是被很多陕西人忽略的地方,当年却是汉武大帝亲自命名的。
——现在的固关,曾经的大震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陇关!
十多年前我去高寒川的时候,曾经过这里,却没有停下脚步;这次踏访陇关道,我又来了。
从八百里秦川往西,遇到的第一座大山就是陇山。陇山是一座横亘南北的山脉,山脉中东西向的“缝隙”就成了东西交往的通道。
秦人先祖秦非子在陇山东西牧马,知道这条道路的重要性,秦汉之交,于陇山之巅设置陇关。
汉元鼎五年,汉武帝西巡,翻越陇山时“忽遇大雨,雷电震耀,人马俱惊”,刘彻随口就改陇关为“大震关”。一直到了唐宣宗废除大震关,又新设安戎关。
有了安戎关,之前的大震关就成了“原固有的关”,宋元以后泛称“故关”,明清设故关里,民国改故为固,设固关镇至今。
“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古人从长安城飞奔一天300公里的路程,我们是三个小时就到了。
固关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要道,更是重要的商贸通道。
这里是丝绸之路南段翻越陇山的的重要驿站,曾经运送过无数丝绸、茶叶、瓷器、玉石、马匹,现在却是这么的冷清。
当地说是有一条一千多米的明清古街,我们是兴冲冲的来到了这里,却甚是遗憾:街道上少有开门的铺面,也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老房子。
资料上说老街东起下街口西至王家店,门店多达二三百间,房屋基本保存完好,这是真的吗?
要不是今天街道上刚好有人家结婚,估计连个人影都没有几个。
老街上最有名的是“永盛店”的车马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说是有正堂、两厢、两栈、马房。现存正堂、两厢等建筑为清代重修,但是也看不出什么古老的迹象。
这家店前有一段说是保存完好的古车辙痕迹,结婚人家的彩棚挡住了一部分,进到彩棚里面看看,这条痕迹也是有做旧的嫌疑。
唉,前年古镇,落得个这么萧条的样子。
就在固关镇吃午饭,先点了这里著名美食——石板豆腐。
豆腐不一会儿就端上来了,豆味足,但是更大的特点是硬。老板说石板豆腐用力拍用手扔,都不会碎。
拌面也很实惠,一份我们两个人吃都可以。
问老板到高寒川的路通不通,老板说这两年都不通,用石头人为的封住了,名义上说是因为雨水冲毁了路面。
谁知道呢,没有了去高寒川的游人,这条街上也就冷冷清清。老板也是满脸的不高兴,没有游人,店里也没有生意。
我十多年前从这里上的高寒川,当时小车还可以从道路的石墩子边通行。
高寒川也叫菜籽河草原海拔2400多米,素有“关山锁钥、陇关草原”之称。
那里天蓝草碧草绿牛马成群,是西北内陆地区少有的高山草甸原生态风景区,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有人说它是陕西的阿勒泰。
关键夏天那里凉快!
因为和旁边售票的那个牧场景区有利害,所以一直被雪藏着。我们还是前行看看,因为几公里的路并不远。
路况看着不错,但是走到山口,就看到新修的大路被封,旁边值守的老汉说新路通往甘肃张家川,现在陕西修好了甘肃没有修好,所以大路封着。
至于通往高寒川的小路,前面是被堵住了,只有摩托车是可以过去的。
这里过不去也是我意料之内的,不过我还是有办法上去的,请持续关注,后面几篇会有介绍——呵呵。
旁边有个固关战斗烈士纪念碑,这是近几年立的。
固关战斗还是很有名气的,这次战斗打破了“青马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敌人企图凭借固关山险阻扼制我军西进的妄想,为全面解放大西北扫除了障碍。
从固关镇返回的时候,我忽然记起这里好像有个“佛爷崖石窟”,而且还有导航。
过了河很快就到了小路上,我左寻右找上探下看,这里早被草木掩盖了路径,实在是找不到。
资料上说有三处佛教石窟,考证唐朝的,也是陇县现在唯一的天然石窟。
陇县当地的朋友,能说说我们没有找到的原因吗?
回来的时候过了一个墙壁上有彩绘的村子,叫做殿咀村,画的不错环境不错。
固关镇这个千年古镇被冷落到这个地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要是从这里往甘肃张家川的道路能打通,或许能好些,因为张家川真是一个宝藏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此行一个重要的地方。
请持续关注,看看我们要走的陇关道。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