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面额十文的元代纸币‘中统元宝交钞’是已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是马可波罗口中的‘点金术’,也是我们呼和浩特‘车马喧阗’‘南北通衢’的历史见证……”
呼和浩特博物馆内,阳光透过高窗洒在陈列的文物上,一群佩戴红领巾的小讲解员正用清脆流利的普通话,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着发生在呼和浩特的历史故事。
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回荡在展厅,将尘封的历史化作生动的故事,赢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小朋友讲得真清楚,把内蒙古的历史脉络讲得既有趣又有深度,了不起!”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吴越笑着称赞“红领巾讲解员”。
今年暑假,共青团新城区委员会与教育局联合开展“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各小学以“梯队建设+场景浸润”模式打造文化传承新模式。通过校内遴选、区级赛训、市级展演的三级选拔,38名优秀“红领巾讲解员”走进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用童言童语完成30余场志愿讲解服务,累计服务游客万余名。
新城区少先队总辅导员白雪说:“我们要把博物馆变成‘大课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责任,在讲述中进行文化传承。”
“为了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现在觉得自己也成了文化传播的小使者!”小讲解员张玉琳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讲解内容,展示着她的打卡印章。
一枚枚场馆打卡印章,记录着小讲解员们作为“文明青城小主人”和“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足迹。
“‘红领巾讲解员’用孩子的视角、童真的语言讲述北疆故事,形成‘讲解+体验+创作’的立体传播模式,让北疆文化传播得更远。”新城区团委副书记李敬说。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刘沙沙)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