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年前的小红书是啥样?
常璩 著
华阳国志
崇
州
华阳国志
2025成都世运会,又是一场赛事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又是一次观赛与出游的档期。
打卡成都,现在,最火的是都江堰的“蓝眼泪”加青城山,是经典的武侯祠与锦鲤,是时尚的天府绿道和东郊记忆,是街巷的烟火、山水的风景、田园的诗意。
打卡成都,2300前,成都就有了全年适宜、全龄适宜的“旅游地图”,就有了最初的“小红书”游记。
那么
2300年前的“小红书”
到底是啥样呢?
美食篇
烹饪方式多变、味道多元
《华阳国志》记载,自从3000年前开明王朝修建成都城,2300年前秦代张仪入蜀后再次整修以来,物产丰富且气候具有典型亚热带温润特点的成都,人们“尚滋味”,追寻烹饪方式上的多变;口味“好辛香”,善于用各类香料、香草赋予食物更多元的味道。
社交篇
记录和描绘习俗、风景
社交“多班采文章”,人们乐于记录和描绘习俗、风景;而在吃、购、游这样如今都没有过时的玩法上,成都“其山林泽渔,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拥有一年四季都适宜出游的条件。
出行篇
成都citywalk路线的最初设计
那时,张仪主持设计和建造的成都城,“修整里阑,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完全复刻秦国都城咸阳的大体量、大规模标准,热闹的集市与繁华的城池,成为成都街巷生活、市井烟火最初的模样。
同时,“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城北又有龙坝池,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其园囿因之”,整座城市被四季如画的风景包围,更是形成了绿道纵横、蓝网密布的“公园城市”雏形,踏青、郊游、徒步、野餐,如同今天“全域旅游”的概念引领着消费场景的发展。
图片由AI生成
记者|强罡
编辑|张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