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作为人的空间移动,必然以“行”为前提。特别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发挥交通的先行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在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大众旅游需求持续升级、体验经济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交旅融合正从初期的“功能叠加”加速迈向深层次的“基因重组”,一个彼此嵌入、共生共荣的全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一是相互依存。交通不畅,旅游难兴;旅游不振,交通价值难彰。具体而言,交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和物理载体。没有便捷、高效、可靠的交通网络,旅游资源就无法有效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价值自然无法体现。同时,旅游是交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价值实现者”。旅游需求是刺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的重要动力,庞大的客流为交通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和收入,支撑了线路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二是发展共促。交通发展催生旅游市场繁荣,高铁、民航、高速公路等线路开通,能瞬间打开区域旅游市场,“快旅慢游”成为主流,催生自驾游、房车露营、低空飞行观光等新业态,周末游、短途游爆发式增长,深度游、体验游更加可行。旅游需求拉动交通升级,热门旅游目的地或预期潜力大的地区,大都优先获得基建投资,还对出行舒适度、便捷性等提出要求,既倒逼交通工具更新和服务升级,也推动交旅深度对接、功能提升和模式创新,不断开拓新消费空间、打造新消费增长点。
三是空间同构。枢纽、干线、支线等交通网络布局决定了旅游流的走向、旅游目的地的可达范围,共同塑造着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早在规划阶段,旅游目的地的高铁、高速公路、码头、机场等交通快速集散体系,以及景区巴士、慢行系统、索道等内部交通系统,就与旅游产品布局、住宿餐饮等通盘考虑、无缝衔接。当前,很多“交通廊道”变为“旅游廊道”,风景道、沿江和沿海高铁、景观公路等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有效带动了沿线旅游资源整合、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
四是利益共赢。交通和旅游在产品开发、产业融合、区域经济等方面实现了共生共赢。从产品方面看,联合营销与产品捆绑成为常态,交通枢纽成为重要的旅游信息分发和营销窗口,“机票/高铁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打包产品成为合作共赢的典型模式。从产业方面看,航空、铁路、公路客运、水运、租车等业态与旅行社、酒店、景区、餐饮、购物等产业构成紧密交织的上下游产业链。从区域经济看,交通和旅游成为发展引擎。便捷交通带来的人流,显著拉动目的地的消费、投资、就业和税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五是体验合一。旅途亦即体验。现代交通本身已成为旅游体验的一部分,比如特色主题航班和高铁、游轮设施和服务等,已成为了游客整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发展让交通与旅游融合趋于一体,主要表现为智慧交通平台与智慧旅游平台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集出行规划、票务预订、实时导航、住宿安排、行程优化等一站式智慧服务体验,在客流预测、安全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方面的信息协同共享不断增多,共同为游客的安全、便捷与满意体验保驾护航。
总体看,交旅融合新生态对于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无论是行业管理部门还是企业,亟需在拥抱机遇、打破壁垒、深化合作上持续发力,共同推动交旅融合在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交通强国和旅游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路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