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水,是宜昌奔腾的血脉;老码头,刻着城市最深的胎记。八月,对九码头而言,是双喜临门的时节。8月7日,这块承载着百年烟云的土地,被正式授予“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的金字招牌。仅仅一周后,8月15日,墨香氤氲,《九码头》系列新书首发,那些沉睡在江涛里的记忆与乡愁,被温柔地打捞上岸,凝固于纸页。
“十四五”规划蓝图下,伍家岗区正以文塑旅、以旅兴商,用“文商旅”这双巧手,精心擦拭着九码头这块“金字招牌”,让古老码头的故事,在新时代的江风中焕发出夺目光彩。
九码头夜景
灯火织锦夜未央
金招牌下的烟火与时尚交响
8月7日傍晚的三峡游客中心,巴楚人家的烟火气率先点亮了夜色。奶白的肥鱼汤端上桌,热气裹挟着鲜香扑面而来。“鲜!”北京游客姚柏名和父母品尝着,眉眼间尽是满足。碗底刚空,长江夜游的登船时刻已至。一家人悠然步出餐厅,在复古的宜昌港码头留影,旋即登上了“长江三峡1”——这艘全球电池容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
江风温柔地撞入怀中,两岸灯火如碎金洒落江心,勾勒出流动的光影画卷。当游轮驶入葛洲坝船闸,巨大的人字门缓缓闭合,江水无声上涨,托起整艘船体。“水涨船高”的奇妙体验在游客的轻呼中完成。闸门再启,眼前豁然开朗,高峡平湖的温柔夜色,如诗如画。
三峡游客中心
意犹未尽登岸,姚柏名一家循着甜香,在万达附近寻到一碗地道的宜昌凉虾。清甜透凉的滋味滑入喉间,仿佛这才真正掀开了宜昌夏夜的序幕。入住温德姆酒店,推窗即是星河般的磨基山夜景。“江景无敌!”姚柏名指着窗外,“下楼就是繁华商圈,游客中心近在咫尺,不仅能夜游长江,去三峡人家、三峡大坝的直通车也是说走就走。吃住行游购娱,这里太方便了。”
这份“一站式”的从容惬意,正是“十四五”期间,伍家岗区以文商旅深度融合,精心编织的“夜经济图谱”所结出的硕果,让百年老港焕发出蓬勃生机。
回望四年前,三峡游客中心还只是个线条刻板的“灰盒子”。如今,灵动的飞檐取代了沉闷,玻璃幕墙倒映着滨江绿带的葱茏。巴楚人家的宜昌风味、长盛川的青砖茶韵、瑞幸的咖啡香气在此奇妙交融,与“宜昌礼物”店内琳琅的文创产品相映成趣。踏上趸船,“楚汉霓裳坊”可换一身汉服飘逸,“楚风号”上能定格旅途倩影。烟火气与文艺范在这里碰撞,绽放出万花筒般绚烂的夜生活。
伍家岗区滨江活力中心(江豚广场)
仅一街之隔,万达商圈日均五万人的消费洪流奔腾不息。沿江大道至夷陵大道一带,萝卜饺子的油香与凉虾的甜润在空气中缠绵,40余家特色餐厅人声鼎沸,香气四溢。骑行探夜成为新潮流——从庄严肃穆的大撤退纪念园到古朴的天然塔,老景点在璀璨夜色中焕发新颜。江豚公园里,孩童在泵道上飞驰,滑板青年在碗池中腾跃翻转,昔日割裂滨江的码头“伤疤”,如今成了活力四射的青春乐园。
“日茶夜酒”的露营餐吧、艺术气息弥漫的长廊、50余家密室剧本杀与电玩城,精准狙击着年轻的心跳。富力皇冠假日等高端酒店“满房”捷报频传。数据无言却有力:2024年,长江夜游等王牌线路年接待游客171万人次,创收1.8亿元;2025年上半年,伍家岗全区游客接待量超712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0亿元——九码头,已成为伍家岗区当之无愧的最璀璨文旅封面和商业心脏。
墨香寻根纸生情
青石板上生长的城市乡愁
璀璨灯火,仅是九码头迷人的表象。真正让它成为“金字招牌”灵魂的,是那凝聚了无数宜昌人记忆与情感的厚重乡愁。
“宜昌城不眠的夏夜,九码头是宇宙的尽头……” 2021年,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九码头》的旋律轻轻流淌,唤醒了深埋于时光中的码头往事。那旋律,仿佛让无形的乡愁有了声音的形状。次年,伍家岗区精心打造的《九码头》MV,特邀湖北广电主持人陈超出镜,让游子的心声与江涛和鸣,让码头故事乘着音符飞入千家万户。
这动人的艺术表达,只是序曲。“十四五”期间,伍家岗区擘画九码头文化地标的行动,迅速从感性的艺术抒发,迈向理性、系统的构建。文化地标的内涵与外延,在精心的规划图纸与坚实的实干步伐中,日益清晰、丰满。
《九码头》文史丛书
2023年,一项更为浩大深沉的文化工程启动——编纂出版《九码头》文史丛书。这不再仅是旋律的片段,而是对码头百年风云的深情回望与系统存档。两年间,编撰团队埋首故纸堆,寻访白发人,像考古学家般细致,力求让那些消散的帆影、斑驳的缆桩、古铜色的臂膀,在泛黄的纸页间重新挺立,呼吸。
8月15日,由伍家岗区政协、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打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九码头》三卷一套书籍正式出版。主编张永久深情抚过书页:“这些文字,是从老码头青石板缝里生长出来的。”字字句句,凝聚着编撰团队两年间查阅档案、抢救口述历史、深入访谈原住民的艰辛。60万字,最终凝练成历史、社会、文艺三卷,为一座城的集体记忆筑起坚实的档案库。“我们希望这书是一座桥,连接过去与未来,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思考,为后人留下可触摸的历史温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九码头
《历史卷》如一部厚重的编年史,清晰勾勒九码头从兴起到繁荣的脉络,重现其在历史洪流中的关键角色;《社会卷》则是一幅细腻的工笔长卷,聚焦码头社会的市井百态,经济商贸、交通枢纽、科教文卫、工业脉搏,昔日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文艺卷》则以诗意的笔触,通过诗歌、散文、民间传说、音乐戏剧、影像史料、美术书法等丰富形式,挖掘九码头独特的文艺基因,让读者沉浸式感受这片土地深藏的文化底蕴。
“九码头是宜昌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城市的名片,是游子心头化不开的乡愁。然而,长期以来,关于它的系统文史研究却相对匮乏。”伍家岗区委宣传部部长张友兵道出初衷。当历史的帆影日渐模糊于江雾,唯有系统、扎实的打捞与书写,方能让城市的胎记永不褪色,让金招牌的根基深植于文化沃土。
双桨破浪向未来
从记忆港湾到活力新地标
擦亮“九码头”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伍家岗区始终如精悍的船夫,双桨并进,破浪前行:一桨,深扎历史,打捞沉甸甸的码头精魂,唤醒城市沉睡的集体记忆;另一桨,奋力开拓,锻造时尚璀璨的文旅消费新地标,点燃滨江不夜城的澎湃激情。
这光影与墨香、历史与当下的交响,正是“十四五”期间伍家岗区精心锻造“九码头”超级文化IP的雄浑乐章。目标清晰而笃定:不仅要珍藏历史的回响,更要让这份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淬炼成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
九码头·江心餐酒吧
其核心所指,是实现商圈活力与磁吸力的华丽蝶变——让九码头如同上游的重庆朝天门、下游的武汉江汉关、抑或上海的外滩,以新潮与烟火交织的独特魅力,跃升为宜昌城市活力最澎湃、最迷人的心脏地带。
伍家岗区深谙其道:唯有将独一无二的文化灵魂深深植入商圈的肌理血脉,以强大的文化IP感召力破局,方能在激烈的城市竞合中强势突围,将九码头真正铸就为宜昌无可替代的“城市会客厅”与“消费新高地”。
九码头
这份“双桨”并进的战略远见,已擘画入城市发展的长远蓝图。在伍家岗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专题研究会上,“万达金街如何深植文化基因”被明确列为“十五五”规划的重要课题。伍家岗区正致力于将文化的血脉更深、更广地深耕厚植于片区肌理,铸就不可复制的记忆烙印,赋予其直击人心的独特魅力,让文化的滋养赋能片区发展迈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
灯火长明的九码头,承载着历史的乡愁,澎湃着面向未来的无限活力,在“十四五”的航程中,正全速驶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来源:魅力伍家岗 文/庹翎
编辑:唐浩然
一审:常茜
二审:赵丹 龚艳菊
终审:张友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