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介
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新乡市,地处黄河故道,华北平原腹地。总人口约52.3万人。
延津县地势平坦,海拔在68-78米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降水量580毫米。
境内有文岩渠、天然渠、柳青河等河流穿过,水资源丰富。
二、主要景区
大觉寺与万寿塔,位于延津县城内,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明代重修。万寿塔为六角形七层砖塔,高30.5米,塔身雕刻精美,每层都有券门和佛龛。
寺内保存有明代《重修大觉寺记》碑刻,详细记载了寺庙的历史沿革。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明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殉难处,位于延津县西屯镇,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陈玉成1862年被清军杀害的地方。
现存有纪念碑和纪念亭,碑文详细记录了陈玉成的生平事迹和就义经过。这里已成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场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位于延津县北部,总面积1.2万亩,是河南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园。园内种植有杨树、柳树、槐树等各类树木10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超过85%。
酸枣阁,位于延津县石婆固镇,始建于明代,为纪念当地特有的古酸枣树而建。阁内现存一株树龄超过800年的古酸枣树,树高15米,胸径1.2米,至今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这里每年举办酸枣文化节,展示延津悠久的枣文化。
三、特产美食
延津小麦,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著称。延津小麦蛋白质含量达15%以上,湿面筋含量达35%以上,是制作优质面粉的理想原料。
全县小麦种植面积达80万亩,年产量40万吨,延津小麦品牌价值达30亿元。
延津胡萝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超过300年。延津胡萝卜色泽鲜艳,口感脆甜,富含β-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50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延津黑豆,地方特色农产品,以籽粒饱满、营养价值高著称。延津黑豆蛋白质含量达40%以上,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
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1.2万吨,开发出黑豆油、黑豆腐等系列产品。
延津火烧,地方传统名吃,始创于清代。选用优质小麦粉、小磨香油、五香粉等原料,经和面、成型、烘烤等工序制成。外酥里嫩,香味浓郁,日均销量达5000个,是当地人最喜爱的早餐食品。
四、历史人文
延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朝时置酸枣县,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称延津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发生过多次重要战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延津县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黄河多次改道在境内留下了大面积的黄河故道湿地,孕育了独特的黄河故道文化。
境内发现有多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等文物,见证了延津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里还是著名的书法之乡。延津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书法家。当代延津书法创作活跃,全县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2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56人,每年举办各类书法展览和交流活动。
五、知名人物
李戴,明代吏部尚书,政治成就卓著,同时热心文化教育事业,对延津县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巨大。
周计百,明朝万历年间延津县小坛村人,号称延津才子。以才思敏捷、过目成诵闻名,曾于洛阳赏花赛诗会上展现超凡记忆力,令皇帝惊叹。
刘震云,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借《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深刻反映延津风土人情,成为延津文化的重要名片。
六、结语
延津县,这座千年古县,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欢迎四海宾朋前来考察投资、旅游观光,共同谱写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你在延津,还好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