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不一“Young”
焕发文旅商新活力
老胡同弯弯,拓印着历史脉络
新店铺琳琅,构筑起文旅空间
三井胡同赏剧,砖塔胡同品茗
史家胡同寻古,赵府街尝酱香
5月10日起,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系列报道
胡同不一“Young”
陪您逛遍京城最潮、最炫、最“IN”胡同
第13期 烂缦胡同:青砖灰瓦间的共生烟火
烂缦胡同地处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老北京胡同底蕴,集聚京城“会馆文化”。在这里,既展现了京味文化根脉,又增添了新鲜活力,尽显传统与新潮时尚交融的北京范儿。
早晨的烂缦胡同/记者拍摄
早晨的阳光倾斜洒在烂缦胡同的灰墙,墙头上几只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划破胡同的宁静。老街坊们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有出门倒垃圾的,有带着孩子在胡同里遛弯的。
这条长360米的胡同,地处西城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南邻南横西街,与法源寺仅一街之隔。北京宣房大德公司招商运营部王帅一早来到烂缦胡同跟进胡同的更新项目。
王帅介绍,法源寺文保区内烂缦胡同是一条已经改善完成、比较成熟的一条胡同。根据史料记载,这条胡同在明朝时已经是一个比较成型的胡同。当时名为“烂面胡同”,后逐渐改名为“烂缦胡同”,定位就是烂缦花街、精致休闲。因为每年丁香诗会期间,胡同南口两边种满的丁香花会盛开,包括胡同里布置了一些花箱,各种花都有,形成了烂缦花街的形象。
烂缦花街/记者拍摄
在充满老北京烟火气的日常里,胡同中段的红色会客厅也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游客举着相机,在院子里的香椿树下驻足拍照,空气中弥漫着老胡同的安逸与新访客的好奇。
“这是一棵特别老的香椿树,还有那个香椿芽,一踩到地下特别特别香。”西城区牛街街道党建指导员李景丽正给游客介绍这个老院子。
红色会客厅院子里的老香椿树/记者拍摄
这座位于烂缦胡同108号的四合院,面积281平方米,最早是清嘉庆年间江宁郡馆旧址的一部分,70年代是个拥挤的大杂院。李景丽说,这是个二进式院,原来这个院就是低洼院,东屋要往下走4个台阶。2008年这里要微循环改造,想给居民翻修,因为这房子是连栅连脊要统一修缮,但这家想修、那家不修,不能达成一致,没法办。随着居民都搬出去了,这个院空出来了,就进行了再利用。
红色会客厅/记者拍摄
如今,经过改造的院落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四个展厅错落有致,分别是党建厅、城市更新厅、多功能厅和阅读空间,展现牛街地区的不同时期的快速发展、法源寺片区的历史变革,还有后期的改造。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家长带着小朋友过来可以在图书馆看书。
红色会客厅的小型图书馆/记者拍摄
说起烂缦胡同院落的历史,牛街街道党建指导员李景丽打开了话匣子。“我就是在绍兴会馆出生的。(照片里)这是一个大牌楼,后边我们家那个房子,我就是在这个院出生的,2019年让我们院腾出来以后我才搬走的。最早我们这边就是一个低洼的特别特别破的院,看现在这个相对改了一点,原来这院、这胡同就是磕磕绊绊,一步一步改造成这样。”
宣南文化里有400多个会馆,胡同里现在还有24处会馆遗址,4处是市级文保单位。会馆,就是当年各地给赴京报考的学子们提供的办事处,一个能吃能住的地方。
红色会客厅里展示法源寺片区的历史变革/记者拍摄
红色会客厅如今成了热门打卡地,不仅因为它的历史,更因为里面带着胡同印记的老物件。李景丽说:“居民捐了好多东西,这些老物件,比如说这个自行车牌子,这是‘大哥大’,这原来就是锯锅锯碗。现在来的很多人对老物件感兴趣。一些老人来了以后说一看到这些就会想到小时候的电视、录音机。”随着烂缦胡同的提升,红色会客厅也逐渐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因此,他们还专门做了一个系列套章,供游客打卡。
红色会客厅里的老物件和打卡系列套章/记者拍摄
中午时分,来到胡同北口,拉合尔餐厅外立面保持着胡同的青砖风貌,内里却别有洞天:绿植点缀出“绿洲”氛围,墙上的巴基斯坦传统挂画、椅背上的刺绣图案,浓郁的中东风情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到异国。拉合尔餐厅合伙人罗伦说,选择烂缦胡同,就是看中了这份“差异化”。
“我们在2016年前的第一家店在三里屯,烂缦胡同这个店是我们的第五家分店。中东菜、东南亚菜其实有很多都会在商场、写字楼底商。能把这种菜带到一个传统的胡同里面,我觉得是一个创新。”罗伦说,他们没想到这里接地气、受欢迎的程度还超出了预期。
拉合尔餐厅灰墙外立面时尚感十足/记者拍摄
拉合尔餐厅内里的异域风情/记者拍摄
餐厅里的菜品都是原汁原味。必点的脆脆球,里面有很特殊的香料和一些新鲜的水果,有一种混合口味。入口第一下很松脆,之后会带着比较特殊的香料,第三层口感就会感受到水果的味道,是一个复合型的口味口感。
拉合尔餐厅特色菜/记者拍摄
罗伦说,烂缦胡同最打动人的是和居民的共生,也是他眼里胡同的魅力所在。如今,罗伦和老街坊们成了真正的邻居。在罗伦看来,虽然菜品充满异域风情,内核却和老北京饮食文化暗暗契合。
中东、巴基斯坦菜系跟老北京的风味有一些食材上口感上的差异化,但是融合方面,有一点共通,就是中东菜跟中国的餐饮文化其实都是圆桌文化,把食材集中在一起,重点是分享。餐厅现在正在研发一个餐前带有北京特色的豆汁味的脆脆球,希望很快能推出。
拉合尔餐厅/记者拍摄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元创小店的玻璃窗上,折射出五彩的光。“法源寺有很多美丽的诗句,还有它里面非常可爱非常漂亮的一个小木鱼,都把它结合到这个冰箱贴的上面。”店里,北京元隆雅图首席设计师张小桐正给游客介绍一款紫色满是丁香花瓣的冰箱贴。
元创小店的烂缦胡同特色冰箱贴文创/记者拍摄
这家位于烂缦胡同北口的文创店,藏着太多胡同的“小心思”。张小桐介绍,文创产品主要有在地文化、热点主题、赛事文化三类,有抗战胜利80周年的系列毛绒玩具,还有从奥运会到全运会的所有特许冰箱贴文创。尤其是烂缦胡同路牌冰箱贴,1:1复刻的胡同路牌,拴着一只宠物小狗,以童趣设计传递人文温度,成为胡同里的最热打卡点。
张小桐表示,烂缦胡同的元创小店是展示文创产品的一个窗口,展示烂缦胡同文化的一个窗口。在店里大家可以看到胡同里的灯杆和小狗的冰箱贴同款,也可以通过湖南会馆的冰箱贴,了解到对面湖南会馆背后的文化,它也是新中国革命的火种发源的地方。包括“见证半部中国史”的法源寺,它的景,它的文化,它的诗,还有它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
元创小店/记者拍摄
店里很多游客都是仔细观摩每一个老北京特色的冰箱贴,细品文化底蕴。“我妹妹是50年党龄的老党员,中共中央给她发了一个勋章。有点类似这组冰箱贴,勋章放这中间挺好的。所以我挺喜欢这样的。”游客付女士说。“能在冰箱贴上展示国家发展的历程,有先进的、科技的、军事的,特别好。”另一位游客说。
元创小店的特色文创冰箱贴/记者拍摄
傍晚时分,胡同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胡同南口新开不久的宣南书店外,朋友们下班后相约坐在露营椅上闲适聊天,书店里各年龄读者在安静品读。
北京宣房大德公司招商运营部王帅说,烂缦胡同从2018年启动市政改造,历经8年,如今成为北京南城老胡同的时尚新地标。他们首先对老旧隐患管线进行了更新,新建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多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上水提级改造,电力电信架空线入地,彻底解决低洼平房院落排水等问题。
用于商业的房屋大部分在2023年腾退,2024年上半年开始改造,下半年大部分开始招租。目前商铺有书店、茶饮类,餐厅有中东菜、日料还有西餐等。“首先要保证和居民和谐共生,重油重烟的餐饮直接被筛掉。还是以一些便民的商业为主,比如宣南书店,是一个24小时的阅读空间,一些餐饮也满足了居民生活的就餐需要。”王帅说。
法源寺街区烂缦胡同南口/记者拍摄
烂缦胡同宣南书店/记者拍摄
烂缦胡同/记者拍摄
夕阳西下,鸽群归巢,烂缦胡同的一天渐渐收尾。老居民在胡同里聊天,年轻游客在胡同里漫步,古老记忆和新模样交相辉映,就像红色会客厅入口新老映衬的照片展,静静诉说着:老胡同,只要把历史的根留住,自然会长出新的枝叶。
红色会客厅门廊展示/记者拍摄
烂缦胡同/记者拍摄
记 者 任雪娇 编 辑 朱艳婷 主 编 程 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