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辉
崛山位于岐山县东面,素有东西之别,两山对峙,隔沟相望,“崛山名刹”为岐山八景之一。我们此番到访的是西崛山。该山海拔1600多米,长约2公里,历来以山险、峰奇、林密、水秀为游者称道。
进入山口,有嶙峋巨石屹然雄踞路西,缓行百余米,但见断崖迂回处有山路蜿蜒眼前,这便是有名的崛山七十二盘的起点。举目远眺,层林耸秀,漫山叠青,行人不过是这广袤天地里的星星点点,全然被包覆在万木葱郁间。踏着厚厚的落叶徐徐上行,大约一刻钟后,忽闻水声潺潺,抬望眼去,只见一股细小清流漫过一米宽的山道,柔和、从容,悄然循着山根远去。
我们挽起裤腿,踩着水中石块轻轻迈过,山坳里的清新空气混着泉水的清芬,带来秋日的清凉,让人神清气爽、心劲倍增,恨不能一口气直达山巅。
正微微口渴时,便看到前方拐弯处一棵枯槐横列道中,无数路人光顾后,它黑褐的树身已经变得光滑油亮。我们索性疾步奔走,径直走向道侧溪边,俯身掬起一捧泉水,一饮而尽。
坐在半山腰,才有机会回望走过的路,盘旋身后的小道隐隐可见,崎岖至极。对面依旧是山,群峦簇拥,巍峨峭拔。最壮观的是一望无际的树林,一棵棵、一簇簇、一片片,连绵不绝。扑簌簌的黄叶、红叶摇曳林间,在偶尔穿透过来的太阳光线映射下,或呈金色,或显绛色,舞动出山林曼妙的华彩。
渐行渐高,风物换新。不知名的灌木丛早已蔓延到了路上,此刻人在山间走,犹如穿行于古人笔下的山水画卷:青条拂面,翠蔓牵衣,野花列径,奇果悬枝。我们拥着芳草追逐树影,俯仰流连不忍离去。山道渐窄至不及半米,陡峭得让人几近攀爬,父母早已捡起过道旁散落的树枝当杖,艰难前行。
这个时候,山谷里的声音也丰富起来。一鸟鸣,百鸟唱,啁啾不已,热闹非凡。山顶的游客与半山的行人相互喊着号子,此起彼伏,满山回荡,既是鼓励,更是热忱。眼看巅峰在望,我们的步伐自然也轻快起来,当然更不会忽略始终伴随身旁的一幅幅美景。
历经两小时跋涉,终于站上山顶,视野豁然开阔,一览众山小。此刻再看崛山,万绿蔽空,深邃苍茫,虽不复起初的高不可及,却依旧美得让人心动、心驰、心醉。无限风光在山顶,东向数十米便是西崛山的正门,清代岐山名士武澄题写的“崛山名刹”,至今印证着此处的昔日繁华。越门过,贴石壁前行,偶见石隙间老松虬枝盘错,巍然倒垂。山寺数楹,阒然无人,唯有一只小犬蜷伏护院,见人不吠,遇人不惊,恹恹欲睡,满是祥和。
若论崛山的制高点,自然少不了南峰的舍身崖和北峰的香山。近年在舍身崖新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灵鹫亭”,群山环抱间,一亭独秀。站在亭中,全山景致一览无余,南望秦岭,绵亘连云,渭水似带,迤逦东流。
暮色渐浓时,我们才恋恋不舍下山,西崛山的险峰、清泉与古意,早已悄悄落进了心间。
正文
秋日访崛山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