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
8月13日中午,从介休绵山下来,我和表哥怀着期待的心情,前往被誉为“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遗落在民间的聚宝盆”的张壁古堡。
为了能更深入、详细地了解这座古堡的历史与现状,节约参观时间,表哥特意请了一位当地导游,为我们全程引导和讲解。
我们的古堡之旅从南堡门开启。刚走到南堡门附近,就看到一块刻有“张壁古堡”的大石,古朴而庄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古堡的悠久历史。
进入南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帝庙。庙宇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红墙黛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肃穆。庙内供奉着关羽的神像,神像威严庄重,室内壁画鲜艳夺目,两侧的配殿也陈列着一些与关羽相关的文物和故事介绍,能感受到人们对关羽忠义精神的崇敬。
接着,我们来到魁星楼。魁星楼造型精巧,矗立在一处较高的位置,登楼远眺,能将古堡内的部分景色尽收眼底。导游介绍说,魁星是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楼寄托着当地学子对学业有成的美好期盼。
随后,我们参观了可汗庙古戏台。古戏台是典型的中式传统戏台样式,雕梁画栋,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其精美的木雕和彩绘仍依稀可见,仿佛能想象出昔日在这里上演戏曲时的热闹场景。
走过这些建筑,我们便来到了此次参观的重点——古军事地道。刚进地道入口,一股凉意便扑面而来,与外面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地道内光线昏暗,只有一些零星昏暗的灯光照明,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肃穆之感。
导游介绍,张壁古堡的地下防御地道系统规模庞大,分为上、中、下三层,深度最高处距地面约20米,总长度估计可达万米,目前已清理开放的部分约千余米。我们沿着地道缓缓前行,能感受到地道的宽窄不一,有的地方较为宽敞,可容数人并行;有的地方则较为狭窄,仅能单人通过。地道的墙壁和顶部由黄土夯实而成,虽历经千百年,却依然坚固。
在地道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设施,充分体现了其功能的齐全与攻防兼备的特点。有指挥所,想象着古代将领们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作战;有屯兵洞,一个个狭小的空间,似乎能看到士兵们在此休整、待命的身影;还有粮仓和马厩,为长期驻守地道提供了物资和牲畜饲养的保障。
同时,地道里也设有不少防御设施,陷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地面之下,稍不留意便会坠入;通风孔和瞭望孔巧妙地设置在墙壁上,既保证了地道内的空气流通,又能让守卫者观察到外面的情况;水井的存在,解决了地道内人员的饮水问题;甚至还有通讯和暗杀设施,足见古代先民在军事防御上的智慧与巧思。
穿梭在这错综复杂的地道网络中,我不禁联想到古代兵荒马乱的岁月。那时,战火纷飞,百姓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乱,寻求一处安全的容身之所,先民们凭借着智慧和汗水,建造了这样一座集军事防御与生活居住于一体的古城堡,尤其是这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的古地道,更是他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伟大创造。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条地道或许是无数人生命的庇护所,见证了太多的苦难与挣扎。
从地道出来,我们又参观了龙鹤福影壁。影壁上雕刻着精美的“福”字以及龙、鹤等图案,工艺精湛,寓意着吉祥幸福,寄托了古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着是槐抱柳古树,一棵古老的槐树中间,竟生长出一棵柳树,两棵不同的树相互依偎,共生共长,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奇迹与坚韧。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兴隆寺、真武殿、空王行祠、琉璃碑、吕祖阁、二郎庙等建筑。空王行祠殿顶上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附件,造型丰富多样,包含栩栩如生的瑞兽,如龙、凤、狮子、天马等,这些瑞兽造型姿态各异,或威严庄重,或灵动飘逸,仿佛具有生命一般;此外还有各类独特的装饰构件,如宝瓶、葫芦、莲花等形状,线条流畅优美,工艺精湛,展现出古代工匠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水平。空王佛行祠前廊下的两通琉璃碑极为罕见,琉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碑文记录着相关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可罕庙供奉着隋末将领刘武周,体现了当地对地方首领的崇拜。这些宗教建筑密集且多元,佛、道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里共存,反映了张壁古堡文化的包容性。
张壁古堡作为一处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的古代袖珍城堡,集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于一体,是中国现存较为完好、世界罕见的一处古代设防村落遗存。其地面布局据说与中国古代星象文化有关,形态可能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相对应。古堡呈长方形,建有南北两座堡门,中间由一条长约300米的S形红石主街(龙街)连接,这条街道将村落划分为东西两半,所有路口均为“丁”字形结构,没有“十”字路口,既体现了独特的防御思想,也有风水考量的因素。堡内保存了十余座宋元明清时期的庙宇殿堂和具有晋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参观完张壁古堡,我心中感慨万千。张壁古堡不仅是研究古代军事、建筑、宗教、民俗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更是一处能让人亲身感受历史厚重与先民智慧的独特之地,它让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更懂得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年代,生活安定幸福,这一切来之不易。这太平盛世,是无数先辈的奋斗与牺牲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当下,铭记历史,继续努力,为营造和谐美好的未来生活而不懈奋斗。
(2025年9月3日晚,文中照片均为笔者拍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