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得之
近日,江苏常州茅山森林世界推出的一项免票政策引发热议。该景区宣布,为庆祝常州队在“苏超”联赛中连续拿分,自8月31日至9月7日,全国“黄毛”游客可免费入园——不仅包括染黄发、戴黄假发的人,连黄色毛发的宠物狗也在优惠之列。此消息一出,有人点赞“有趣”,也有人质疑“炒作”“低俗”。然而细察其执行细节与传播逻辑,不难发现,这场看似“无厘头”的营销,实则却更像是一次有节制、有思考的公共传播实验。
“苏超”作为江苏省内业余足球联赛,虽不具备中超那样的全国影响力,却在地方层面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凝聚力。常州队球员黄紫昌——昔日的中国金童奖得主,凭借一头亮眼黄发与关键进球,意外地将“黄毛”这一视觉特征,塑造成连接球场激情与城市欢庆的符号。
值得注意的是,常州队在本届“苏超”中基本已无缘冠军。正因如此,球队所取得的每一分都显得格外珍贵。这份对“微小胜利”的珍视,恰恰体现了业余体育精神中最纯粹的部分——不为锦标,只为热爱与坚持。当地景区巧妙捕捉到这一情绪,将体育荣誉转化为一场轻量级、高参与度的公共庆典。这种“接地气”的联动,既不生硬也不教条,反而因其所携带的轻松与幽默,更易为大众接受并自发传播。
“黄毛”一词,在中文语境里常被贴上“叛逆”“非主流”等负面标签,而茅山森林世界并未刻意回避这一现实,反而以幽默方式将其“转正”。它不鼓励游客特意染发,而是大方接纳已经存在的发色特征——无论是天生、染成、假发,甚至宠物毛发,只要符合“黄色”这一视觉特征,皆可参与。这种做法既降低了道德风险,也向公众传递出一种信号:个人的外在特征,不该成为被评判或歧视的理由。正如景区在回应中强调的——“身上的黄毛都算,但戴黄帽、姓黄不行”。有规则、有底线,体现出运营方在策划时已有周全考量。
从传播机制上看,这种略带“玩梗”的营销恰好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它不靠硬性宣传或道德绑架,而是通过互动性强、参与门槛低的方式,激发公众自发讨论与二次传播。网友们晒出自家的黄发照片、金毛犬照片,甚至调侃“终于等到黄毛的高光时刻”,说明活动已在情感层面实现破圈。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小题大做”的活动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究其根本,是因为它触碰到一个深层议题:我们能否以更轻松、包容的心态看待那些曾被负面化的外在特征?我们能否在商业活动中保留幽默感?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营销手段都值得鼓励,关键在于是否尊重公序良俗、是否有清晰的边界。茅山森林世界的活动之所以得到较多正面反馈,正是因为它在追求创意的同时,也守住了底线——不鼓励改变外观,不扩大解释范围,不为炒作而炒作。
真正的市民文化和体育精神,往往带有一定的“越轨”气质和幽默基因,它们让城市变得更可亲、更鲜活。茅山森林世界的这次尝试,可以说是一次将球场内的激情善意地延伸至公共空间的努力。它或许不完美,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商业营销可以既有流量也有温度,既好玩也有分寸。
一个进步的社会,不在于从不讨论敏感符号,而在于能否用聪明而善意的方式,为这些符号赋予新的意义。“黄毛免票”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大家从中看到了一种轻松面对成见的可能——而这,或许才是这次活动真正留下的社会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