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简牍博物馆、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外国青年学者访华研修活动在甘肃启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兰州大学相关负责人等嘉宾和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二十余名青年汉学家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龚佳佳围绕甘肃文旅资源特色、文化保护成果及对外交流成果进行推介,从历史底蕴到当代发展,全方位展现甘肃在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方面的亮点,进一步激发了汉学家们对甘肃文化的探索兴趣。甘肃简牍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中外宾客致欢迎词。他表示,通过此次研修活动,二十多位外国学员们,会实实在在触摸到甘肃的文化温度,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共同把甘肃的简牍故事、甘肃故事、中国的文化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我的中国故事”主题发言环节,来自波兰、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西班牙的5位青年汉学家代表依次分享了自己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中国故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波兰托伦尼古拉·哥白尼大学讲师艾灵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和工作,获得了许多日常的小幸福,同时,中国的美食也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中国让她变得更勇敢、更开放,也更坚强。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医疗援助与社会服务研究所专员贡萨洛感慨到,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建立在强大社区纽带之上的社会。他也对中国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而感到惊讶。印度尼西亚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黄丽慧在历史的视角下见证,甘肃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承载厚重的历史积淀,印尼则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在宗教传播、城市发展与文化交融上的影响。尼日利亚黎明报记者奥图克表示,中国的快速经济转型、现代化及其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影响,尤其是丝绸之路上有战略位置的甘肃省,一直强烈地吸引着他。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中文讲师诺爱丽认为,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她真切地意识到,尽管我们的文化乍看之下相距甚远,但作为人类,我们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和共通的情感。
接下来,二十多位青年汉学家将在甘肃开展系列研修活动,沉浸式体验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外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王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