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10万+客流、抖音同城榜霸屏两周,从7月26日开园到8月31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肆季南河岸线公园接待游客量达281.75万人次,成了长春旅游市场中的现象级地标。
肆季南河岸线公园的爆火并非偶然。在当下文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个新兴景区凭借精准的定位、沉浸式的体验和持续的创新运营,成功抓住了游客的心,成为长春热门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生态蝶变 母亲河畔绽新颜
伊通河作为长春的“母亲河”,过去因种种原因,曾导致生态失衡。为了把“母亲河”建设得更清、更美,2016年,长春市启动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系统解决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让伊通河蜕变为水清岸绿、鱼鸟栖息的生态长廊,成为串联城市的生态轴和景观带。
而肆季南河岸线公园紧邻伊通河而建,它不仅是生态修复的“成果展示区”,更是“生态价值转化”的典范。在这里,清澈的水系与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相得益彰,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景区有了区别于其他文旅项目的天然吸引力。
住在附近的居民朱女士感慨道:“以前的河岸杂草丛生,如今水清岸绿,还多了这么漂亮的公园,每天来走走心情都变好了。”
生态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更让“近水而游、亲水而乐”成为长春人的日常,为景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成为其持续火爆的“根与魂”。
爆款引流 打造稀缺新体验
肆季南河岸线公园之所以能保持持续火热的态势,关键在于其精准洞察市场需求,以差异化的爆款产品打破了内陆城市的文旅局限。
长春作为典型的内陆城市,市民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滨度假有着天然的向往。肆季南河岸线公园精准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以独特的“人造海滨场景”打造稀缺体验,以差异化迅速“出圈”。公园内约2万平方米的粉色沙滩在伊通河岸铺展,细腻的沙粒、浪漫的色彩,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热带海滨。猛犸营地、甜心舞台、生态盲盒墙等网红打卡点缀其中,不仅为休闲时光增添了几分趣味,更是让这片沙滩成为情侣约会、亲子游玩的网红地。
“去海边玩过很多次,但是粉色的沙滩却是头一次见,拍照特别出片,今天特意带家人来打卡。”游客方女士一边展示手机里的照片,一边告诉记者,“孩子在沙滩上玩沙子、追泡泡,我和老公晒太阳,这种家门口的沙滩度假,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果说粉色沙滩是白天的流量担当,那么水幕光影秀便是夜晚的压轴大戏。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水幕,集合“光、水、声”元素,刷新了长春水幕光影秀的纪录。每到夜幕降临,水幕缓缓展开,以四季花卉为脉络,将长春的人文历史、工业记忆与城市气质一一呈现:历史氛围浓厚的老街、缓缓驶过的54路有轨电车、象征工业实力的红旗汽车……八十多年的城市记忆在水幕上流淌,最后定格在“长春市民笑脸”的画面中,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全场共鸣。
这场水幕光影秀早已超越了传统景观的范畴,进化成承载城市记忆、激活公共空间的文化符号。“看完特别感动,没想到长春的夜景能这么美,能在水幕上看到自己熟悉的街道和生活,感觉和这座城市的联系更紧密了。”游客李先生说。正是这种“情感共鸣+视觉冲击”的双重体验,让水幕光影秀成为游客“必看项目”,也让景区实现了“白天玩沙滩、晚上看光影”的全时段引流。
持续创新 保持景区新鲜感
在文旅消费从“一次性观光”向“多次体验”转变的当下,“一招鲜”早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只有持续提供新鲜内容,才能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让“流量”变成“留量”。因此,开园一个多月来,肆季南河岸线公园始终保持高频次的内容更新,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发现。
河岸音乐节、春弦·阳台音乐会、暮夏·落日音乐会轮番上演,从流行歌曲到古典乐,从民谣弹唱到交响乐,不同风格的音乐满足了各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每天准时开启的喷泉表演,随着音乐节奏变换造型,成为亲子家庭的必打卡项目;肆季南河大巡游则以绚丽的服饰、互动的表演,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节日氛围。在七夕等传统节日,景区还推出节日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游客参与感。“我已经来第三次了,每次来都有新活动。”游客陆女士称,“现在周末带家人来肆季南河,已经成了我们家的固定节目。”
进入9月,景区根据季节变化和游客需求,再次调整每日表演内容,让新鲜感持续在线:每日10时,喷泉表演准时拉开一天的欢乐序幕,全天10场表演覆盖不同时段,避免游客跑空;水幕光影秀在平日每晚1场的基础上,周末加演1场,满足家庭游客的晚间安排;春弦·阳台音乐会新增萨克斯、大提琴等乐器表演,让“阳台舞台”更具观赏性;肆季南河·城市舞台弦乐两重奏、河岸音乐节、落日篝火、沙滩电影等活动,形成“全天候、多场景”的体验矩阵;更值得期待的是,10月1日至6日,景区将推出烟花秀表演,每晚在伊通河畔绽放,为假期增添节日氛围。
这种不断更新、持续迭代的运营思路,不仅满足了不同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更让景区形成了常来常新的口碑,成功将一次性打卡转化为“多次消费”,实现了“流量”到“增量”的长效转化。
服务升级 以细节彰显温度
如果说爆款产品是景区的吸引力,持续创新是景区的生命力,那么优质服务便是景区的支撑力。肆季南河岸线公园在引流的同时,更注重留客,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升级,解决游客的后顾之忧,用细节彰显城市温度。
针对景区人流量大、垃圾清运压力大的问题,景区在原有240个垃圾桶的基础上,新增115个;每天6时,100名保洁人员准时到岗,地毯式清理垃圾;考虑到粉色沙滩的特殊性,景区还专门购置1台专业筛选粉色沙隔离垃圾设备,保持沙滩的干净整洁。
交通与停车是游客出行的头等大事,景区在开通肆季南河旅游专线之后,又根据客流实时增派车辆,保障游客出行。同时,在畅溪街东侧新增6万平方米大型临时停车场,利用惠泽学校、东北亚博览城等区域进一步释放停车泊位。针对游客如厕难的问题,景区同样下足了功夫,新增储存式卫生间55个。
从干净的沙滩到便捷的交通,从充足的车位到整洁的卫生间,肆季南河岸线公园用一个个细节,构建起有温度、有保障的服务体系。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更筑牢了景区的口碑根基,让肆季南河成为长春文旅的一张优质名片。
让“网红”成“长红”
肆季南河岸线公园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以爆款产品为牵引,填补内陆城市文旅空白;以持续创新为动力,留住游客的心;以细节服务为保障,赢得口碑与信赖。它用281.75万人次游客数据证明,好的文旅项目,不需要盲目复制“网红模板”,而是要扎根城市文化、读懂游客需求,把“城市资源”转化为“游客体验”。
肆季南河岸线公园不是生硬的景观堆叠,而是真正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年轻人爱打卡,就打造粉色沙滩与河滨场景;家庭需要休闲,就有亲子营地与全天候活动;市民渴望文化认同,就将城市记忆凝练成一场秀。
更难得的是,这里并没有因爆火而停滞。不断更新的活动、持续优化的服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的景区——它倾听反馈、响应需求、敢于创新,让“诗与远方”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把“流量”变“留量”,让“网红”成“长红”。
来源:长春日报、净月文旅
编辑:彦召
校对:张也
审核:吴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