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鸡丑山探九龙秘境
探幽寻秘过鸡丑。
欲叩神山攀鳌头。
天际玉龙盘雪岭,
溪畔粉蝶绕绣球。
绿廊滴翠三百里,
黛峰砌玉千重楼。
四时景异皆成画,
人在烟岚自在游。
注:
神山:贡嘎山等。
鳌头、黛峰:鸡丑山顶观景台,海拔4750米。
绣球:指杜鹃树丛?
绿廊:藏彝长廊140公里,近300里。
2025年8月22日,我们离开普沙绒乡桥头重返G248国道,途中经过有“摄影家天堂”之称的新都桥。此前曾多次途经此地,我们此次未作停留,径直向九龙县方向前行。
鸡丑山:冷峻之美与多变天候
上午9时许,我们抵达鸡丑山。需说明的是,“鸡丑”是藏语音译,意为“白色的溪水”,与山体外观无关。
这座山由多座雪峰构成,部分山峰常年积雪:北麓可经贡嘎山乡上梅子垭口近观贡嘎山,我们曾走过这条路线;南麓则是日鲁库大草原,G248国道便穿行其间。
鸡丑山的美刚柔相济,极具特色——裸露的岩石嶙峋锋利,线条粗犷有力,透着一股冷峻的质感;坡面植被却十分丰富,以草甸为主,还夹杂着高山杜鹃等植物。此外,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晴雨阴晴切换迅速,前一刻还阳光明媚,下一秒可能大雨倾盆。
鸡丑山隧道:安全与效率的“捷径”
上午9时30分,我们穿越了鸡丑山隧道。这座隧道全长2745米,是G248线(兰州-马关)的关键工程,相比原来的盘山公路,它带来了三大显著改变:
1. 海拔降低约300米,避开了冰雪、雾区频发的危险路段,大幅提升行车安全;
2. 没有了原路为克服高差设置的多次回头展线,缩短了行车里程与时间;
3. 彻底改变了该路段“难行、险行”的状况,让通行更安全顺畅。
贡嘎南坡隧道口观景台:海拔4162米的惬意时光
隧道出口旁,一侧设有临时停车区,另一侧凌空搭建了一座观景台——地面铺着塑料地板,边沿竖立贡嘎山型概念屏,路边树立“藏彝走廊 秘境九龙”的标志牌。
“藏彝走廊 秘境九龙”,指的是G248线贯穿九龙县140公里的区域。这里不仅汇集了雪山、草地、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还是藏彝民族聚居地与川滇茶马古道必经之处,人文底蕴与自然之美兼备。
此处被誉为“藏彝走廊典范,贡嘎南坡明珠”。观景台海拔4162米,距九龙县城40公里、伍须海景区65公里、吉处納·贡嘎南坡观景点6公里,距新都桥114千米、一生一世观景台22千米,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此时刚下过雨,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我们在观景台停留观景、拍照。我还做了几个深蹲,毫无高反不适;女儿练了一遍八段锦,也依旧轻松。
国道路面中心印着“藏彝走廊 秘境九龙 兰州-九龙-马关”的字样,妻子、女儿与一位同行女游客,分别特意盘膝坐在文字前,双手合十作揖,画面透着几分慧心禅意。
吉处納·贡嘎南坡观景点:未及抵达的“神山视角”
从隧道口观景台顺坡上行约6公里,至鸡丑山顶峰海拔4750米处,便是吉处納·贡嘎南坡观景平台。这里距贡嘎山主峰直线距离约45公里,是观赏贡嘎山南坡的绝佳位置——贡嘎神山、杜基鲁祝、仁青鲁祝3座神山呈“巡天一线”之势,雪峰连绵,山影叠嶂,气势雄浑。
在此,白天可观多样云景:清晨有流岚蔽日,傍晚有落照飞霞,晴天时云蒸霞蔚,雨天时乱云飞渡;夜晚则能沉浸式观星,置身浩渺宇宙间,欣赏月明星稀、众星拱月的浪漫,感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壮阔。
不过,我们最终未能前往山顶观景台。
儿子曾自驾去过,他说那里坡陡路险,部分路段与原G215重合,还有一段是碎石土路,越野车可以去,轿车去有一定难度,即使越野车也很难直达观景台,仍需徒步一段距离。
今日刚下过雨,山路湿滑,车难上行;而且我们也没有在近5000米海拔徒步往返12公里的体力,难以徒步去观景台,只好将此观景台记录下来,供后续前往的读者参考。
谷地风光:原始之美与遗憾瞬间
离开隧道口观景台,沿G248向九龙县前行,一段长长的沟谷映入眼帘。
谷内地势平坦宽阔,一条溪流蜿蜒而过,将谷地分成两半。谷底是大片草甸与杜鹃灌木丛;坡面覆盖着杜鹃林,公路附近还长着不少针叶乔木。
原始风光扑面而来,让人瞬间陶醉——或许这就是此地被称作“贡嘎南坡明珠”的原因之一。路边的宣传牌显示,当地政府正积极将这里打造成4A级风景区。
我们在溪上一座小巧的公路桥旁停车,徒步过桥后,发现一条土路通向远处村落。
河滩地上,一丛丛杜鹃树错落分布:每丛由几十株组成,高约4米,丛间距2-3米,徜徉其间,静怡幽邃的感觉让人放松。林间既能小憩,也适合捉迷藏。可遗憾的是,树丛间散落着不少白色垃圾,显然是游客留下的,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之美,让人倍感厌恶。
走出杜鹃丛,大片草甸被简易栅栏围起,形成独特的草场,几株树形奇特的独株杜鹃点缀其间,像刻意摆放的盆景,让草地更显灵动。
缓坡上有一座房屋与牲畜栅栏,坡上一株茎干沧桑的杜鹃从石缝中钻出,格外引人注目。
我正走近观赏此树,突然3只约10余斤的彝区放养香猪从附近水泥砖残垣中钻出,似要觅食。我急忙掏手机拍照,可小猪一发现我,便转身逃开,只留下一个空镜头。
离开此地,继续前行不远,右前方一道高耸的山脊突然出现——它像一条瘦骨嶙峋的长扁形鱼背,让我们啧啧称奇,感叹天工造物之匪夷所思!
这段谷地之行,所见景物丰富又鲜活,让我们一路大呼过瘾,也为此次川西游增添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细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