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假期,国内各大景区被挤得水泄不通,游客们在热门景点前排着长队,“人从众” 的场景随处可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在赤道附近的新加坡,同样迎来大批国际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
自新、马、泰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后,新加坡一跃成为中国游客海外旅行的热门之选。
2024 年 2 月,访问新加坡的中国游客人数突破 32 万,再次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游客来源国。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与新加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元代,中国航海家汪大渊就曾到访新加坡,那时便有中国人在此定居。
13 世纪起,随着南洋热带农产品贸易的兴起,广东、福建等地的居民纷纷前往南洋经商定居,为两地的华人文化交流奠定了深厚基础。
如今新加坡约 74% 的华人比例,让许多中国游客倍感亲切。这种文化上的亲近感,成为吸引中国
在旅游发展历程上,新加坡也与中国有着紧密联系。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因私出境刚刚放开,“新马泰” 就成为中国公民最经典的跟团旅行目的地。
多年来,尽管中国游客的旅行方式和偏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加坡凭借其独特魅力,始终在中国游客的出境游选择中占据重要位置。
漫步在新加坡街头,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华人文化,还有因殖民历史和现代国家发展策略形成的独特多元文化景观。
圣安德烈大教堂、新加坡总统府以及新加坡植物园等建筑,是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遗产,分别展示了哥特式、维多利亚文艺复兴风格和罗马经典风格。而在小印度和甘榜格南,游客又能体验到浓郁的印度文化和马来文化。
小印度充满了色彩斑斓的建筑、香料店和印度餐厅,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印度本土;甘榜格南则以其独特的马来建筑、伊斯兰文化和特色手工艺品吸引着众多游客。
2025 年,东南亚首个保时捷体验中心在新加坡盛大开业,为汽车爱好者们打造了一个顶级的沉浸式驾驶体验空间。
圣淘沙名胜世界的小黄人乐园里,充满童趣的氛围让大人小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万态野生动物世界的亚洲雨林探险园,带领游客领略神秘的亚洲雨林风光,近距离观察各种珍稀动物。
更令人期待的是,新加坡海洋生态馆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全新开放,面积扩大至原来的三倍,运用了尖端数字技术与互动体验装置,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与海洋生物亲密接触。
这些新景点的开放,为新加坡的旅游市场注入了全新活力,吸引着更多追求新鲜体验的游客前来探索。
新加坡在捕捉中国潮流元素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总是能迅速将热门元素引入本地,为游客带来新奇体验。
以潮玩界的顶流 “拉布布” 为例,2024 年,当 “拉布布” 在国内还未完全破圈时,新加坡就推出了限定版鱼尾狮拉布布,引发当地民众和游客的排队抢购热潮。
2025 年,新加坡旅游局与泡泡玛特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备忘录,不仅让新加坡成为今明两年国际潮流玩具展在中国以外的唯一举办地点,还将泡泡玛特相关 IP 形象引入万态野生动物世界园区。
2025 年,新加坡旅游局推出了 “新加坡 反正好玩” 这一全新营销主题,针对中国市场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精准营销。
他们对中国游客进行了细致分类,归纳出「健康乐活族」「寻味美食家」「城市探索者」「娱乐体验派」和「乐龄银发族」五大核心玩家分类标签。
其中「乐龄银发族」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客群,尤其是淡季出游的主力,受到了新加坡旅游局的特别关注。为吸引这一群体,新加坡专门策划了针对银发客群、面向旅行社业者的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参赛者需围绕狮城特色、深度体验、适龄服务及商业落地四大维度进行创新设计。
大赛评选出的优秀线路,充分考虑了中国银发游客对于旅行体验的新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购物,而是更注重文化体验、舒适的社交氛围和健康无忧的行程。
同时新加坡实施的免签政策,以及从交通、景点到城市服务设施等领域构建起的针对银发客群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都为银发族前往新加坡旅游提供了便利。
除了银发客群,新加坡旅游局还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二线城市市场以及年轻和成熟职场人士的市场。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二线城市居民出境游需求日益旺盛,赴新出游人次同比增长率呈上升态势。而职场人士,尤其是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他们对于短途目的地出游有着独特需求,“特种兵旅行” 成为他们的出行新选择,这与新加坡旅游局客群画像中的「娱乐体验派」高度契合。
例如,Lady Gaga、BLACKPINK、Taylor Swift 等国际明星在新加坡举办演出时,就吸引了无数职场人士前往。他们利用短暂的假期,甚至请一天假,就能奔赴新加坡,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音乐之旅。
近年来,中新两国在文旅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呈现出双向赋能的良好态势。在 2025 年 5 月新加坡举办的 “创享未来” 特展上,中国的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敦煌:时间的守护者》等项目惊艳亮相。
通过先进的 VR 技术,新加坡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敦煌莫高窟中,亲身感受千年壁画的魅力。这不仅让新加坡游客提前领略到中国沉浸式文旅的独特魅力,也为中新文旅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
新加坡的旅行社也积极创新,推出了 “高铁 + 酒店” 定制产品。以北京至西安的行程为例,旅行社巧妙利用中国发达的高铁网络,将原本漫长的旅程压缩至 48 小时。
游客可以在短时间内,既体验到中国高铁的便捷高效,又能深入感受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厚底蕴,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交通的完美融合。
展望未来,随着新加坡 7 月全面推行电子签证,以及中国 “美丽中国” 全球推广计划的持续深化,两国文旅合作将在更多领域展开。
在非遗保护方面,双方可以共同举办非遗文化展览、交流活动,让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的传统文化。
在数字文旅领域,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更多新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