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深圳出版集团建设运营、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新一代文化综合体、粤港澳大湾区地标级文旅目的地“湾区之眼”将正式开门迎客。在全球实体书店普遍面临生存困境的大背景下,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却以创新开放的姿态投资打造又一座巨大体量的文化地标。“湾区之眼”的诞生,不只是一个空间规模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圳城市战略眼光、文化生态创新与社会文化氛围协同发展的样本。
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湾区之眼”从最初规划之际,就被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版图之中,前瞻布局和制度保障,是其落地生根的稳固基石。从选址来看,“湾区之眼”落位前海城市新中心、宝安中心区滨海绿轴东侧,直连深圳地铁5号线宝华站,建筑面积13.1万㎡,形如双玉盘,自然融入滨海绿轴,室内室外自如贯通,成为“公园里的书城”“书城里的公园”,荣获缪斯设计奖、IAA国际建筑奖优胜奖等国际奖项。“黄金区位”的选择,使得书城与周边的图书馆、青少年宫、滨海艺术中心等共同构成了文旅矩阵,精心编织出覆盖全时段的文化消费蓝图,更为粤港澳三地居民搭建起精神桥梁,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
深圳这座城市始终未曾停止探索文化空间现代转型路径的脚步。与传统书店单一的零售属性不同,“湾区之眼”围绕自然开放、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商业活化、科技赋能等五大核心亮点,以汇聚近10万种精选好书的新型阅读空间为驱动,落地一系列品牌首店与创新店、旗舰店,打造超2万㎡屋顶星空花园、近3万㎡全天候商业通廊、1万㎡湾区民俗馆、2000㎡专业级全能剧场等特色文旅场景,全年将策办1000余场艺文活动与文旅事件。这种运营模式不是简单的业态堆砌,而是让实体书店超脱了原本单纯的媒介属性,打破了以往知识传播的单向度模式,使得阅读不再仅仅是静态的行为,而是转变为一种可触摸、可参与的全新生活方式。在完整保留书店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又巧妙注入了商业活力,从而构建起知识付费、体验经济、社交消费相互交织的全新文化生态。
这座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美誉。《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深圳成年居民年阅读量达22本,呈上升趋势,其中电子书12.42本、纸质书9.21本,日均手机阅读时长70.45分钟,电脑阅读103.17分钟,较上年大幅提升,电子阅读器使用时长近两年趋于稳定,为61.62分钟。这些数据都有力地证明,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爱阅之城”。在高度市场化、快节奏的城市生态环境中,“文化”不仅从未被边缘化,反而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湾区之眼”的诞生,无疑是深圳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又一力证,也是深圳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全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生动缩影。即便在这个以“效率”著称的时代,依然有众多人坚守着“慢阅读、深思考”的理念,而这座城市也始终愿意为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人们,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钢筋森林里,点亮一盏盏温暖的阅读之灯。
深圳晚报评论员 陈仪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