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医药+文旅”是风口,可这风怎么借?钱怎么赚?上篇文章介绍了4种,下面继续介绍——
5. 挤进旅游路线:成为必打卡的“点”
- 啥玩法? 游客跟着旅行社走线路。如果你的医馆有特色(装修有文化味儿、能提供不错的体验),想办法把自己塞进当地“中医药文化游”的路线里!变成游客行程中的一个“体验点”或“购物点”。
- 看人家咋干的: 广西玉林,搞香料文化专线,博物馆、文化街、体验馆、康养中心一条龙,游客想不看中医都难。
- 给咱的启发: 主动推销自己: 别端着!主动去联系本地做研学、做地接的旅行社。告诉他们:“我这医馆有看头(比如有老药柜展示、能体验艾灸),有东西卖(特色产品),安排游客来我这停一小时呗?” 给旅行社点甜头(比如分成),这事儿就好办。
- 店里加点“景”: 花点小钱,在医馆辟个角落,弄成“微型中医药文化角”。摆点老物件、放点本地药材标本、讲讲中医小故事。让游客有的看,有的拍(发朋友圈)。
- 投资看地段: 投资人琢磨下,那些靠近热门景区、或者本身就在文化街区的中医馆,是不是有潜力被整合进旅游线路?这种位置好的标的,升值空间大。
6. 做研学基地:赚“教育”的钱
- 啥玩法? 学生研学、亲子活动、公司团建,都需要内容!把你的医馆升级下,搞成能接待团队的小型健康教育基地。开发点“小小中医师”体验课(认认药、做做香囊)、白领减压工坊(教点穴位按摩)、24节气养生课。这钱,稳定!
- 看人家咋干的: 东阿阿胶,几个馆几个园,研学做得风生水起,体验工厂里还能“玩”熬胶。
- 给咱的启发——
- B端生意更稳当: 跟学校、教育机构、大公司HR搞好关系。给他们定制课程:“半天识百草”、“亲子养生手作”、“团队经络放松术”。按人头收费,一单就是几十上百人,旱涝保收。 好玩才能留住人: 课程千万别枯燥!多设计动手环节(捣药、称药、做香囊)、用点多媒体互动(触屏看药材故事、玩节气养生游戏)。孩子们玩得嗨,老师们才愿意再来。
- 小投入大回报: 弄个大屏幕放点生动素材,搞面墙做24节气养生互动展示,花不了太多钱,但体验感提升一大截,收费也能高点。
7. 卖“能带走”的中医:文创产品是金矿
- 啥玩法? 游客来一趟,总得买点纪念品吧?别只卖苦药汤子!开发点好看、好用、有中医内涵的玩意儿:包装精美的养生茶(按功效分好类)、药食同源的小零食(比如黑芝麻丸、山药糕)、助眠药枕、设计感强的中医书签/帆布包。这才是高利润、能复购的好东西!
- 看人家咋干的: 华佗邮票手账(文化+收藏)、艾草锤(实用+健康),都成了网红款。
- 给咱的启发————
- 商品才是利润奶牛: 指着诊费药费赚钱太累!必须下力气搞自有品牌的高毛利商品。基于你的专长和本地特色,比如你擅长调理脾胃,就出系列养胃茶包、健脾糕点。包装要精美,故事要讲好。
- 文化+设计=溢价: 别土!找点好设计,把中医药元素(阴阳、经络、草药图) 或者本地文化符号融进去。让人一看就想买,买了还想发朋友圈。琢磨琢磨能不能搞个医馆专属IP形象?
- 铺货渠道要广: 好东西别只放自己店里落灰!放合作的景区商店、精品酒店、书店、线上平台(微店、有赞、小红书) 去卖。哪里人多,哪里有钱赚,就铺到哪里去。
8. 玩点“黑科技”:让老中医也潮起来
- 啥玩法? 年轻人觉得中医老古董?用科技破局!店里弄个AI舌诊/面诊仪(辅助初筛,吸引眼球),候诊区搞个AR屏,手机一扫药材就“活” 起来讲故事。线上搞点养生知识库、付费音频课。降本增效,还能抓年轻人。
- 看人家咋干的: 敦煌医学搞数字化,古籍珍宝谁都能看;现在还有“赛博中医”体质检测,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
- 给咱的启发——
- 科技是提效抓手: AI初筛工具能快速分流顾客,让老专家看更复杂的病;AR展示屏能让等号时间不无聊,顺便科普;线上内容库能持续产生价值(比如付费收听名医讲失眠调理)。体验好了,效率高了,成本还可能降了。
- 抓住Z世代的心: 想吸引年轻人?科技感是敲门砖。搞个健康管理小程序,或者参与点元宇宙健康社区(如果靠谱的话)。让他们觉得“中医也挺酷”。
- 投资盯紧“硬科技”: 投资人眼睛擦亮点,找找那些真能把AI、大数据、VR/AR玩转,并用到中医药场景的科技公司。这可能是未来卡位的关键。
最后撂几句实在话(给老板和投资人)
- 先照照镜子: 你手上有啥牌?(名医?绝活?好产品?好地段?)你想赚谁的钱?(高端养生客?亲子家庭?外地游客?)定位不清,步子别乱迈。
- 挑个山头站稳: 上面8条路,看着都好?选1-2条最适合你当前资源的,先扎进去做深、做出样板来。别贪多嚼不烂。
- 产品!产品!产品! 把服务、文化,都琢磨着变成能明码标价、让人愿意掏钱买的产品(套餐、课程、商品、会员)。这才是生意的本质。
- 朋友多了路好走: 别当独狼!旅行社、景区、饭店、酒店、学校、科技公司…都是潜在盟友。谈合作,谈分成,借力打力最省劲。
- 工具该用就用: 适当投点钱在数字化工具上,提效率、拓客源、树形象,别心疼。落后就要挨打。
- 投资人看门道: 投项目?重点看:模式够不够独特(有没有护城河)?赚钱路子清不清晰(尤其是商品和复购)?团队会不会搞运营、拉关系?模式轻、现金流好的(比如卖货、做线上课),通常更稳当。
中医药+文旅,机会是大,但坑也不少。看准了,就甩开膀子干,用点巧劲儿,医馆也能做成让人排队打卡的“网红”店,投资人也能找到下金蛋的“鸡”。 这盘棋,就看你怎么下了!以上仅供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