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岸,有座法华山。它地处长株潭绿心核心区域,湘潭与株洲两市交界处。主峰苍雪峰海拔299.1米,为湘潭城区最高峰,也是长株潭绿心中的海拔第二高峰,稍低于绿心之巅——株洲九郎山的主峰枫树寨。
法华山延绵数公里,因西部山腰建有法华古寺而得名。它与下游湘江江畔的著名景点昭山互为呼应。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分别从东西两侧穿过。
法华山有多个登山入口。在反复研究线路后,我们最终决定由新道上方向开始登山,走出一个逆时针的徒步大环线。全程共计徒步10公里,用时6小时。新道上位于湘潭、株洲两市交界地带。由此上山,行走在株潭两市边界线,可以从不同视角一览两市风光。
矿坑积水成湖,护坡成了大草原
从浏阳城区出发,经两个小时车程后,我们从株洲石峰区进入了湘潭岳塘区地界。中途经过一段不用收高速通行费的长株高速。沿马家河的铜霞路、滨江大道前行至栗才坡处右转入山,不久就到达云和村的湘潭市生态绿心步道建设项目办。车停湘潭双马街道云和村的“新道上”,我觉得这地名有趣。此处毗邻株洲市铜塘湾街道霞湾新村。
队伍集合完毕后,大家开始上山。开始是一个非常陡的长上坡,水泥路面。道路两侧住着不少人家。对方得知我们来自浏阳后,诧异我们这些不怕热的外乡人竟然跑来湘潭爬山。水泥路尽头有一道闸,防止机动车驶入。这里是法华山森林公园步道入口,一旁立有块刻着“云和”字样的石碑。
继续前行,我们很快到达牛角冲,见到了出发前就有着期待的云和天池和云梯草原。此地是大唐湘潭发电公司的灰场。牛角冲灰坝是火电厂的一个重要配套设施,承担着粉煤灰的存储任务。简单来说,云和天池为山上的矿坑,云梯草原是一旁大坝护坡上生长的草地。通过环境治理,成为今天这般美景。
云和天池所在的矿坑经多年积水成湖,占地面积约为十余亩。在云和天池的中央,有数条小径露出水面,连通岸边。它们吸引着我们前往天池中央游玩。为确保这里的生态稳定,发电公司在大坝下方播撒草籽、移植草皮。这时间久了绿草们也就疯长,长成了南方草原的模样。
坝的中央有一条供行人通行的长长水泥阶梯,直通坝底,坝体上有“湘电灰场”四个大字。人们沿着阶梯由下而上,似乎在走向云端。于是有人给这里取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云梯草原”,也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虽然海拔低,却适合出片,不少当地人带着道具前来拍摄。我们也在此逗留许久,沿着“云梯”上下行走,享受这视觉盛宴。
大坝上道路为砂石路面,有岸边芦苇在风中摇曳,一切都是如此的原生态。站在大坝上,俯瞰着株洲市天元区风貌。株洲的地标建筑神农塔清晰可见,而株洲清水塘大桥与京广高铁湘江大桥两桥横跨湘江。在这片株洲和湘潭两市的交界地带,可以清晰目睹乡村与城市的有效共存:江南农舍良田鱼塘、望不到边际的高层建筑群。湘江北岸,湘潭市岳塘区和株洲市石峰区以法华山为界;湘江南岸,湘潭县毗邻株洲市天元区。
过了大坝,前方为牛车道。一群马家河黑山羊在啃食青草。它们的来头很大。云和村马家河羊肉的口碑稳居榜首。它是湘潭的地标食材,也号称湖南羊肉界的天花板。比如那句非常出名的长株潭三市融城生活宣传语为:“早上到长沙嗍粉,中午到湘潭吃马家河羊肉,晚上到株洲看厂BA。”
路边的泡桐树梢已挂满密集果实。不时可见的外来物种喀西茄像极小西瓜,也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游走在株洲和湘潭的边界线上
我们行走在湘潭、株洲两地边界线上。打开手机地图软件,那不断变化的当下坐标提示我们一会儿身处湘潭,一会儿又进入了株洲地界。
穿过一段林间牛车道后,在一个三岔路口,我们选择了前往株洲方向霞湾新村的下山路。如此行走,虽有违常规,却也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法华山的株洲一侧。沿途有大片荷塘,荷花正盛开。在半山腰净山寺位置处,我们不曾寻觅到古寺,却见到一处废弃工厂。面积较大的厂区、现场遗留的设备都在诉说着这里在并不遥远的岁月曾经有过的喧嚣。
此处有上山的牛车道,蜿蜒向前。近期下过多场大雨,于是路面带有了“欺骗”性。有些地方看上去干燥无积水,脚踏上去却会深陷其中。我们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艰难前进。
愈向上走,视线越好。远处可见清水塘大桥,为株洲市近年建成的网红双层跨湘江大桥,连通天元区和石峰区。上层为机动车道,下层为人行步道及非机动车通道。其红色外观有很高的辨识度。我们一路上常为它驻足。
临近山巅,我们步入树林,沿林间小道前进。爬上一个陡坡,就登上了法华山山脊线。
道路两侧有大片茂密的蕨类植物在生长。想必在适合季节,可以来此采摘到数量可观的新鲜蕨菜。前行数十米,我们抵达飞来石,法华山上的重要景点。望着这一片石头堆,我们感慨大自然的伟力,让高山上有了眼前这般的沉积岩。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在此开始用午餐。那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就是一张张天然的餐桌。
一场阵雨袭来,坐在石头上的我们淡定地撑伞吃饭。
飞来石与法华山主峰苍雪峰相距不远。按照线路规划,我们暂时放弃了登顶,而是前往青山茶场。飞来石旁有一条小道通向青山茶场。
有茶有寺,泉水流淌千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承载着故乡和乡愁。于是人们常说:酒是故乡醇,茶是故乡浓。国人对茶叶的喜爱,延续千年,也支撑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当地的青山村村民在苍雪峰下的山坡上开垦出茶园,名为青山茶场。彼时的青山村还没有并入指方村。
法华山山中土质适合于茶叶的生长。因山顶常年云雾缭绕,茶园生产的茶叶被称为“青山云雾茶”。目前茶场占地面积为350余亩,种有碧螺春、白毫早、黄金叶等品种。
茶园中绿意盎然,一只大鸟凌空而过。上方是苍雪峰上的瞭望塔。茶园被开垦为高山梯田样式,极具层次感,而园中下山小径也极陡。我行走在茶园中,紧跟着前面的朋友粥粥。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下滑的惯性让我撞向粥粥,两人一齐滚倒在地。望着偌大的茶园,我们感慨除了采摘时节的人头攒动,孤寂是这里的常态。
由茶场出来,我们就又回到了健康步道上。道路平坦舒适,敷设了塑胶。两侧种植的桃树枝头未见挂果。而香叶子树上的果实散发出特殊香味,在四岔路口,按照路口指示牌提示,我们前往法华寺方向,再次开始下山。
法华寺位于法华山半山腰,这里是法华山的西入口,可直达山下法华村人家,曾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法华古寺始建于唐朝,旧迹早已无存。它在历史上经历多次新建重修。法华古寺目前正处于重建中,工人们在紧张忙碌。想必在不久之后,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古寺由此获得新生。寺中的菩萨被暂时移放到一旁的工棚中。信士们不以为意,依然虔诚地跪在简陋的工棚前,磕头祷告。
古寺前方有一眼清泉,据说已流淌了千百年。
此地可遥望长株潭城市群
带队朝着山巅前进。我们走在漫长的台阶路上。因为这段台阶路,我们需要为森林公园管理方点赞。每级台阶很窄,这种贴心的设计很少见,它降低了我们前行的艰难。
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并不适宜开展户外徒步活动。烈日当头,无处躲避。连续的上山台阶路增加了心肺负担,部分队员开始体力不支。为防出现中暑,每走一段,我们就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儿。边走边歇,终于抵达了正风亭,即法华驿站所在处。此处离苍雪峰没多远,顶多十来分钟路程。
考虑到队伍现状,我作出调整:不想登顶的,在正风亭休息。
苍雪峰上有树木遮挡视线,于是当地修建了一座高达21米的瞭望塔。明代县令题写的“苍雪峰”石刻早已荡然无存。登高可临远,一阵清风拂面,我们远眺长株潭城市群。北望昭山、红旗水库,南望湘潭。湘江在这段区域形成了一个“U”形弯。湘潭芙蓉大桥(五桥)、马家河湘江大桥之间的滨江大道被人们赞为湘潭海岸线。
从苍雪峰下来,没多久我们就又回到了云和天池,由此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
我和队员们在法华山三上三下,先后从南部云和村、东部霞湾新村、西部法华村三个方向上下山,成功地完成了在长株潭绿心核心区域法华山的大环线徒步。这是高温时节一次诚意满满的深度行走。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回到出发处新道上。阳光正烈,队员们大多疲惫不堪,我们放弃品尝马家河羊肉,踏上了返程路。
路过株洲清水塘大桥时,队友们的情绪再次高涨。我回望车窗外不远处的法华山山体,又开始憧憬与长株潭绿心的下一次相遇:将是何年何月何地?
来源/湖湘地理
撰文/熊远山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