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无锡市江尖公园及周边四水八岸区域将进行围挡封闭施工,计划于12月完工。
作为古运河沿线重要风貌提升段之一,江尖公园城市更新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将以“陶文化”为主脉络,打造“全龄友好”文化创意示范公园,精塑古运河上又一城市“封面”。改造后,新江尖公园将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公园,刷新古运河上无锡新地标。
“江尖渚上团团转。”江尖公园,位于无锡市梁溪区环城河与古运河交界处,为四面环水的河心岛,周长约800米,前身为江尖渚,历史上曾是运河商贸陶器与米市集散地,被誉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少有的风水宝地。如今的江尖公园,是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心仪之地。但历经多年风雨,一些雕塑、公共市政设施老化,绿化繁冗杂乱,缺少市民休闲驻足的开放空间,亟须通过改造注入人文新活力。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城投公司负责人介绍,本次更新将秉承尊重现状、保持生态、全龄友好的原则,对公园疏林透绿,保留原有路网,整合更新场地功能,推进无障碍化建设,并提炼地块特有的“陶”文化元素。“沿着江尖公园游玩动线,将打造三道贯通的活力水岸,形成自行车道、慢行步道和跑道贯通环线,徜徉其中,满满的运动活力袭来。”
效果图。
史料记载,清代因宜兴陶器集散于此,形成“缸甏如山”的商贸景象,江尖公园得名“缸尖渚”,后因方言谐音演变为现称“江尖”。因此,陶文化和缸文化成了“新江尖公园”的创意点。
“结合运动和全民健身需求,特意打造了陶缸公园,将文化传承和市民参与巧妙融合。”该负责人介绍,陶缸公园将老旧的休闲运动设施更新重建,植入“陶”主题IP,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此外,改造还在公园里打造了符合不同年龄段市民需求的运动休闲空间,比如,城市驿站可提供补给休憩场所、雪松广场结合陶文化打造可走可坐可倚的廊亭群、城市阳台开放空间在古运河中央营造“邮轮感”浪漫“微度假”风情。“为腾出更开阔的场地,改造将陈旧的老式灯塔进行拆除,打造半包围可供休憩停留的廊架区。地面和建筑物充分融合陶元素,还在滨水区域新增开阔绿地,布设市集摊位,引进新零售、文创潮店等,营造商业空间,让游客能赏、能玩、能消费,实现文化、生态和商业的和谐共生。”
实景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江尖公园内商业集中区以江南建筑与民国建筑的碰撞形成独特风貌,避免单纯“复古街区”同质化,通过业态规划实现空间活化,日间与夜间的业态互补,延长停留时间。在商业引入上,锚定知名主力店引入作为流量入口,融入本土化老字号、手工艺人入驻,形成“城市记忆点”,打造“江尖夜话”等自有IP,提升项目辨识度。从“单一城市公共公园”转型为“城市文商旅融合绿洲”。
新“文商旅”赋能,怎能让人不爱这古运河上的“新客厅”?据悉,古运河四水八岸段及江尖公园城市更新项目包括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包括四水八岸更新改造和江尖公园更新两部分内容,二期工程拟对毛泾浜地块、官酱园片区、鞋贸市场、花鸟市场等现有资产进行活化更新,丰富业态功能,增加业态粘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