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热衷于以文字记录生活,无论是美好与糟糕之事,还是喜悦与烦闷之情,皆付诸笔端。这并非另有他图,仅仅是为自己往昔走过的路程留存一份印记罢了。
自从2023年冰雪节之后,哈尔滨的旅游大火,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哈尔滨领导和市民们的努力,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尔滨,一句亲切的“南方小土豆”让人们心中的距离感瞬间拉进,对哈市的好感瞬间增长100%,通过文旅及大咖们的种种介绍,松花江,欧派建筑,哈工大,731罪证陈列馆,这些独有的景点再加上那段国人的抗战史,给许多人心中种下了一个旅游的种子,自己想去看看,也希望带着孩子去看看,了解和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美景美食。
上周,我结束了哈尔滨之旅,归来后便撰写了一篇微头条。在文中,我丝毫未曾提及哈尔滨这座城市或是当地人有什么不好,仅仅如实记录了自己的旅行过程、所到之处以及切身感悟。未曾料到,在旅途中未能充分感受的“热情”,竟在网络世界中体验得淋漓尽致。
当然,绝大多数网友都心怀善意、真诚待人。在此,我由衷地感谢诸位给予的建议以及对景点的介绍。倘若日后有机会,我必定前往那些未曾涉足之地一探究竟。
然而,总有那么一小撮人,着实令人心生不悦。@哈尔滨文旅
图一
图二
看到上面某些网友的评论,其实我是真的不想回复的。
关于人多和景区物价,其实各个景点都差不多,我从来没有说哈尔滨很贵,我只是觉得物价不便宜。确实买卖明码标价,没人强买强卖。我们所到之处,物价水平跟其他景区真没什么两样,难道非得说“哈尔滨物价便宜,别的地方物价都贵”这些喷子们才开心吗?旅游几天,的确无法真正感受当地的人间烟火,也许居民区老百姓的物价确实如网上所说的便宜。但对于景点和假期旅游高峰时期来说,你们可以自己去体会。
关于731罪证陈列馆和哈工大,门票是免费的,我在文中也没说这些景点收费,但总有喷子在喷。我们去之前,原来的确是提前三天预约的,官网可查,但是8月10日那天晚上本来应该放13日的票了(周二闭馆),没想到一下子把13日至16日的票全放出来了,可我们确实也没约上。至于黄牛把价格炒上去,自己也可以在网上或景点附近转悠,遇上的人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当然黄牛说是这个价格里面含了讲解之类的,毕竟有服务在里面,你可以选择去或不去,也没有人拿刀架脖子上。
关于太阳岛上单独收费的演出,没去。一是因为我们去之前不知道里面有演出,到了那之后发现时间点赶不上。比如俄罗斯小镇,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二点五十多,上一场演出刚结束,下一场演出是下午四点,所以没去。从俄罗斯小镇出来之后,看到有《遇见哈尔滨》大型演出,时间是晚上8点,等待的时间又太长了,所以也没去。毕竟带着孩子出来了,松花江索道买票时间是下午4:57,但由于人多,工作人员说大概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左右能坐上。果然,我们在七点五十多坐上了,从太阳岛坐是凑够6人一辆车的,但从对面坐过来的时候可以是2-4人一辆车,所以能感觉白天来的人比晚上来看演出的人是多许多的。
关于我的旅游消费是多是少,我觉得也不需要网友们太关心。我自己的钱怎么花,也不需要喷子们说三道四。关于穷游、富游,花的多少都是自己挣的钱,假期人多,如果早日订酒店、机票什么的,确实会少花一点钱,这个大家都懂的。
关于景点排队,这个其实大家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假期要排队,那是因为人多,因为这个地方有特色。就如文中我说“感觉有一亿人在哈尔滨避暑”,那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哈尔滨的温度很合适,白天最高温度28度,比起我们生活的城市白天34、35度来说,真的是凉爽多了。
关于美食,我在文中很少提及。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千人千胃,不好评价。比如锅包肉,对于不太爱吃甜食的人来说,就觉得太甜了。而酸菜粉条,又觉得太酸了。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出来的胃口差异比较大。
最后,我想说:一个城市的宣传,最大功劳肯定是当地文旅和市民。因为你们的宣传,你们的努力,让别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那些美妙的文字加上精美的图片,才让人有冲动想要去看看,想要去体验。但是,对于一个城市的旅游来说,或者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十全十美的,都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