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参加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的中外诗人们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参观了“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大家从多元而具体可感的历史藏品中,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风采。
陕西历史博物馆
走进展览的序言大厅,抬头可见屋顶有一片星空,观众站在璀璨星河下方抬头仰望,仿佛也幻化成其中的一颗颗星辰,照亮彼此。展览共有六个单元,分别从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交流等方面系统讲述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一统到思想文化融合的历史演进,同时还将秦汉文明与世界文明相对照,展现了中国这一时期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拉美诗人们参观展览
墨西哥诗人马努艾尔·夸乌特勒穿梭在不同的展台间,与精美的展品一一合影。在他看来,中国和墨西哥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我们都强调自然秩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可以说,诗歌团结了我们,让我们心与心相连,将相隔甚远的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
拉美诗人们参观展览
两天的参观,让阿根廷诗人梅赛德斯·哈尔丰收获颇多。她最为感慨的是中国历史的悠久与厚重。“中国的博物馆让我看到了保护文化、尊重历史的重要性。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被完好地传承下来,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璀璨的文明样本。”在一艘木质古船前,梅赛德斯·哈尔丰拿出手机拍了一段视频,发给了远在美洲的亲友。这艘汉代古船,由16块船板采用不同形式的榫卯结构连接而成。这种拼接方式在古罗马时期的地中海地区被广泛使用。这艘汉代古船的出土,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互鉴的有力见证。对此,她表示:“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平等交流的对话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使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我们应该寻找不同民族之间的异同,尊重差异,携手发展。”
拉美诗人们在博物馆互动装置前行拱手礼并喊“你好大秦”
在一个名为“天人合一”的巨大体验装置前,拉美诗人们从横跨两层楼的数字帷幕上看到了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的四季更迭,体会到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自然时序和人间本真的思想。法迪尔·德尔加多出生于哥伦比亚的海滨城市巴兰基亚,那里的风景与位于内陆的西安完全不同,但“两地的人们都创造了绚丽的文化,都有对生活的热爱”。她很喜欢李白的诗歌。在她看来,以李白为代表的中国诗人的诗作中饱含“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她坚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十分必要的”。
拉美诗人们购买文创产品
诗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当诗人将各自的参观感悟转化为跨越语言的诗意表达,实则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文明互鉴。这证明,不同文明的差异,从来不是隔阂的壁垒,而是照亮彼此、丰富认知的光。
来源:《文艺报》2025年9月17日2版
摄影:冯海文
编辑:唐山山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