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超
通讯员:费帆 宋波 江晗
“道路洁净,景致宜人。特别适合早晚散步。”入夏以来,武昌区结合“夏日荟聚·来武汉凑热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以“迎国庆、办文博、游武汉”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聚焦双湖桥片区实施“清扫保洁升级、单车精细治理、设施焕新提质”三大工程,通过多部门协同、政企联动及科技赋能,推动片区环境品质实现从“整洁”到“精致”的全方位跃升。
环卫“绣花针”:从“路面洁净”蝶变“全域焕新”
作为武昌区环境提升的核心片区,武昌区环卫部门围绕双湖桥片区重点区域,按照《武汉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导则》工作要求,通过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增加保洁频次,扩大保洁范围等措施,特别加强对背街小巷等区域的保洁力度,确保道路洁净。
“白鹭街、洪山路等重点道路,一直被作为高标准洁净道路要求打造。”武昌区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湖桥片区每天出动大小清扫保洁车辆60余台,考虑到夏季气温因素,在高温时段会安排小型机具(小型三轮清扫车)替代人工作业,并将重点区域内的保洁时间延长至22时,确保能及时清理路面垃圾,维持环境整洁。
除了主次干道路面保持洁净外,武昌区还积极发动街道社区、协调各部门及志愿者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等,着力提升片区市容环境品质。“水果湖街道一体化运维专班高度重视‘夏日汇聚’专项整治工作,街道通过统筹调度,加强执法、环卫、市政各领域工作协同,一体推进巡查执法、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养等工作。”水果湖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入夏以来,针对片区老旧社区、景点、商圈、网红打卡地等点位开展清洁的同时,积极配合开展“四线一口”专项整治、三乱小广告专项清理等工作,有效改善双湖桥片区环境卫生状况,实现“道路洁净”向“全域焕新”的转变。
单车“调色盘”:分色停放成湖岸线靓丽新风景
“不同品牌的单车对应不同颜色的停放区域,规范管理后,感觉舒心多了。”经常在东湖路散步的市民对摆放整齐的单车竖起大拇指。“中南医院周边车流和人流密集,导致共享单车的供需量也相应增大。”武昌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一中队执法队员吴峰介绍,东湖路中南医院附近单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潮汐特征明显,二是从亲水平台一侧去往中南医院的相距约百米的两条斑马线两侧容易出现淤积情况。
“分色摆放能有效引导市民有序停放单车,同时单车企业运维人员会按照‘定时、定点、定人’的原则规范停放单车。”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及潮汐淤积问题,武昌区城管执法局推出了“分色摆放”“政企联动+科技赋能”等管理模式。通过设立共享单车政企调度室,安排企业运维人员驻点办公,建立了“发现-调度-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吴峰介绍:“双湖桥片区及武昌其他重要点位采用‘巡查+值守’模式,能够迅速发现单车淤积等问题,最大限度缩短从发现到响应的时间。”
施划“分色停车线”,并结合电子围栏技术,有效引导车辆“入框归位”;积极开展“动态转运”及潮汐点位的“巡查+值守”工作,双湖桥片区共享单车摆放实现“路见本色、车停有序”,成为水果湖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设施“微美颜”:从“城市家具”跃升“街景小品”
路面洁净如新,勾勒出城市的清新底色;箱柜等城市家具设施焕然一新,则让双湖桥片区从平面到立体的整体风貌得到全面提升。武昌区秉持“功能优先、美学赋能”的双轨并行策略,确保市政设施安全耐用,成为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前期提升的洪山路、洪山侧路等周边开展排查,通过“由点及面”逐步扩大整治区域。经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市政科工作人员实地踏勘、多次选点,最终选取该片区30余座箱柜作为整治点位,采用金属装饰罩统一改造,原本斑驳的箱体变身兼具防护功能与设计感的城市小品。针对白鹭街、天鹅路等路段的170余根金属车挡,水果湖街道专业团队进行除锈刷漆翻新,黄黑相间的醒目外观与周边绿植相映成趣,既延长了设施寿命,又形成整齐划一的视觉韵律。
为保障市民通行体验,武昌区建立“巡查-整治反馈-通报”机制,对巡查发现的道路破损问题实施高标准复原。施工中严格遵循“材质同质、平整度达标、接缝严密”原则,确保修复后的路面与原有步道无缝衔接,有效维护了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和通行功能。
从“治水”到“美岸”、从“增绿”到“惠民”、从“平面”整治到“立体”焕新,武昌区持续以“绣花功”推进双湖桥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夏日荟聚”注入了宜居宜游的温度与活力。如今的双湖桥片区,既是市民漫步休憩的“后花园”,亦是游客感受江城夏日魅力的“打卡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