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艾红霞 通讯员 杨萍 李可妮
“真凉快,风景也美,不虚此行!”8月16日,乘坐观光车抵达百里荒景区后,武汉游客张雨嘉直奔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取景地。
此时,手机显示,高山上的温度只有21℃。
百里荒旅游集团总经理覃金坤介绍,7月份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量达46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
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三地交会处的百里荒,曾因古代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而得名。经过持续生态修复,百里荒开启“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全季旅游模式,并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两山”实践创建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
四季有景,“百里荒”变“百里旺”
3万亩高山草场如绿色地毯铺展,星星点点的木屋民宿点缀其间,站在夷陵区分乡镇百里荒景区观景台俯瞰,一幅大美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住在百里荒,心里有点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出路在何方;如今的百里荒,变成了‘百里旺’,开着小车住着别墅,心里喜洋洋。”一首打油诗诉说着百里荒景区沿线的变迁。
“百里荒曾是矿区,沿袭着烧红砖、烧石灰、挖煤的‘一红二白三黑’的产业模式。”覃金坤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百里荒曾经历过“地上开荒、地下挖煤”时期,土地一度千疮百孔。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在百里荒建立“北羊南养”科研实验基地,通过飞机播种、植树造林,培植了万亩草场,光秃秃的山包慢慢变成绿山丘。
但百里荒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高,土壤贫瘠,存不住水和基础设施差,畜牧业、旅游业发展艰难。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水利部门通过修建三级蓄水池、三级泵站等方式提水上山,并在山顶修建蓄水堰塘,解决用水之困。同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013年,百里荒旅游集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全面启动景区建设。景区外新修上山公路,景区内建设各项基础设施。2016年7月,百里荒景区全新开园。同年,高山滑雪场开业,同步开放滑翔伞、七彩滑道、玻璃水滑等运动项目。
“以前是百里荒,现在是百里旺。”覃金坤介绍,不管游客什么季节来百里荒,都能体会到不同的美景。
高山“凉”机,一年200万人次打卡
“一房难求成常态,满房的民宿老板通过微信群帮游客订房。”覃金坤介绍,好生态叠加天然“凉”机,百里荒旅游蓬勃发展,不少当地老百姓办起农家乐和民宿。
今年7月中旬,百里荒景区启动“狂欢那达慕星空露营地”暨第九届帐篷露营季,那达慕表演、音乐节等轮番上演,“白+黑”玩法给了游客更多留下来的理由,景区连续五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我们村也转型吃上旅游饭了。”百里荒村距离景区只有十分钟车程,村党支部书记闫奎介绍,全村开设的农家乐达36家,下一步计划发展高山蔬菜、特色小水果种植,鼓励村民发展更高质量的民宿和农家乐。
站在自家“山上人家”民宿前,百里荒村村民闫凤娥不停招呼客人,办民宿、做农特产品电商生意,闫凤娥去年年收入超过100万。
全域一盘棋,共吃旅游饭。2019年,宜昌市以百里荒景区为核心,规划设立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横跨夷陵区、当阳市、远安县三地,覆盖6镇、43村、近10万居民,沿线八成以上农民吃上“旅游饭”。
龙泉镇雷家畈村是百里荒景区南门的必经之路。村党支部书记陈静介绍,今年4月,雷家畈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工,通过实施坡改梯等田间配套以及封禁治理,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平方公里,村里计划打造水果采摘园,吸引游客在村里留一站。
“高颜值”生态还能变现
如今的百里荒,青山绿水尽显“附加值”,“高颜值”生态加快变现。
据介绍,夷陵区在百里荒所在的普溪河小流域,通过实施水保林建设、坡改梯建设、封育护林,水土流失率十年来下降73%,经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核算,该片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2.29亿元。
今年6月,宜昌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得以在夷陵签约。百里荒村委会将7000亩林草地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10年开发经营权,出让给宜昌百里荒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同时通过政府搭桥、金融支持,该公司还获得5000万元绿色授信。
在这7000亩林草地上,景区借助金融活水推出新的旅游业态,包括时下火热的骑马旅拍、“云养羊”等项目。游客只需轻点手机,便可认养牧场里的专属牛羊。
“新建的宜昌北站离景区山脚只有十分钟车程,通车后,百里荒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覃金坤介绍,景区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创新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夏季来避暑、冬天来滑雪泡温泉。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